近日,海關總署圍繞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優化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機制”部署要求,聚焦新形勢、新任務,在2021年推出的12項重點舉措基礎上,進一步發揮海關職能作用,從支持黃河流域物流大通道建設、東西雙向開放和產業提檔升級等三個方面出臺新一輪支持黃河流域陸海聯動、東西互濟的15項支持措施,更好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在支持黃河流域物流大通道建設方面包括4項措施,分別是:支持山東打造世界級港口群,推廣智慧電訊檢疫,提高交通運輸工具檢疫效率,推進“智能分流、順勢驗放”模式改革,打造黃河流域最便捷出海口;支持機場“空空聯運”“空陸聯運”“空鐵聯運”等多式聯運發展,推動黃河流域國際航空樞紐建設;擴大“鐵路快速通關”模式應用,助力黃河流域中歐班列提質增效;支持黃河流域內陸港作為啟運港參與啟運港退稅政策實施,提升黃河流域多式聯運便利化水平。
在支持黃河流域東西雙向開放方面包括5項措施,分別是:支持黃河流域開放平臺協同發展,深化區域內自由貿易試驗區海關監管制度協同創新和復制推廣,支持區域內確有需求且符合條件的地區申建綜合保稅區、保稅物流中心;圍繞業務聯系緊密、需求迫切、企業感受度高的應用場景聯合開展智慧海關建設探索,建設黃河流域關貿通智慧平臺;加強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海關合作,推進中韓農產品“前置檢測、結果互認”,擴大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檢驗檢疫證書聯網核查;依托黃河流域海關“11+1”原產地技術服務隊,指導區域內企業落實優惠貿易協定關稅減讓政策;建設海關實驗室聯盟,提升海關實驗室技術支撐能力。
黃河流域橫跨我國東中西部,東西雙向開放前景廣闊。3年來,海關總署推出的上一輪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12項重點舉措已全部落地見效。其中,多項措施成效顯著。推行“海陸空鐵”多維度監管改革,暢通黃河流域物流大通道,通過“陸海聯動 海鐵直運”模式,使海陸綜合運輸成本降低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