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31日電(記者吳叢司)中國港口高質量發展智庫研討會31日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指出,我國港口行業已步入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關鍵時期,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新時代港口發展的主旋律。
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總經濟師賈大山在會上表示,中國港口經歷了從小到大、從能力不足到基本適應再到適度超前的兩次大規模跨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吞吐能量和效率上都達到了世界領先的水平。未來推進港口高質量發展,要強化指標引領,建立一個一流的港口指標體系,將全球港口都納入這個評價體系當中來。
據交通運輸部的數據,2018年全國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43.51億噸,同比增長2.5%。全國港口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51億標準箱,同比增長5.3%。
中國經濟信息社副總裁匡樂成表示,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發展,中國的港口建設水平已經處在世界前列。進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時代,中國的港口建設如何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繼續保持強勁發展勢頭,需要圍繞未來港口的高質量發展加強前瞻性綜合研究,探索形成具有國際引領性的中國模式和中國標準,使港口建設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世界經濟增長繼續貢獻力量。
會上,港口業界領導、專家分別介紹了各港口高質量發展的情況。
廈門港務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志平認為,按照建設“一流設施、一流技術、一流管理、一流服務”港口的新要求,港口高質量發展應注重四方面發展:一是創新發展理念,由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二是加快技術研發和投入,實現自主核心發展能力;三是重視協調發展,實現引領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四是注重開放發展,服務國家戰略。
山東港口集團青島港黨委委員、總工程師張慶財指出,山東港口通過一體化改革發展,將發力打造“一帶一路”海上戰略支點和國際門戶樞紐港,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全國領先的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安全便捷、智慧綠色、經濟高效、保障有力的世界一流海洋港口。
神華黃驊港務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林表示,黃驊港是目前中國西煤東運、北煤南運的主要運輸通道之一,是以煤炭裝卸為主,兼顧散雜貨、油品的能源大港,也是國家能源集團的主力煤炭運輸港。黃驊港注重智能港口建設,2016年專門成立科技團隊,致力于提能提效、生態環保,發展智能裝船、智能排產和數字信息等。
浙江省海港集團戰略研究與法律事務(審計)部主任潘錫忠認為,基于互聯網等新技術不斷發展的港口物流供應鏈將在未來重塑全球物流格局。我國港口高質量發展之路,就是一條從順應“集裝箱改變世界”轉向順應“供應鏈改變世界”的轉變之路。物流港、貿易港、線上港、服務港將是未來浙江海港集團發展的主要方向。
鹽田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企業發展總監吳志強認為,鹽田港憑借著對超大型船舶的服務能力優勢,現已發展成為中國進出口貿易的重要門戶、華南地區超大型船舶首選港。未來,鹽田港將堅持綠色智能發展之路。
中國港口高質量發展研討會由中國經濟信息社與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聯合舉辦,研討會期間雙方聯合發布中國港口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以及首份研究成果《中國港口高質量發展報告(海港篇)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