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交通運輸局近日發布的《青島港總體規劃(2018-2035年)》環評公示信息顯示,青島港將形成“一灣兩翼轄六區”的總體發展格局,即青島港將環膠州灣和南翼董家口、北翼鰲山灣布局發展,下轄老港、黃島、前灣、海西灣、董家口和鰲山灣共六大港區。青島港六大港區形成碼頭岸線總長約68km,可布置生產性泊位241個,綜合通過能力約10.4億噸。其中,綜合通過能力約10.4億噸,年運送旅客人數180萬人次,港口生產陸域面積約7155萬平米。
相關信息如下:
《青島港總體規劃(2018-2035 年)》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第一次公示
青島港地處山東半島東南部,是山東省及廣大中西部地區重要的海上門戶,在我國集裝箱干線運輸和原油、礦石等大宗物資運輸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對于推動腹地經濟快速發展、提升國際競爭力都發揮了重要作用。2010年3月,交通運輸部和山東省人民政府聯合批復了《青島港總體規劃》。
在其指導下,青島港發展迅速,2018年青島港完成貨物總吞吐量達5.4億噸,是我國沿海第五大港口和全球第八大集裝箱干線港。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以及“一帶一路”倡議、中韓自貿區、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青島建設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等重大國家及區域戰略深入實施,區域經濟轉型升級進入關鍵階段,青島城市空間和產業布局加快調整,青島港的發展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青島市交通運輸局組織開展新一輪的青島港總體規劃修訂工作,委托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承擔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
規劃概述
1、地理位置
青島市地處歐亞大陸和太平洋的海陸交匯地帶,位于山東半島的西南部、環渤海經濟圈的南緣;北依山東半島、東南瀕臨黃海,與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隔海相望;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2、港口性質
青島港是我國沿海國際樞紐港之一,是國家綜合運輸體系中的重要樞紐,是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和物流中心;是服務“一帶一路”倡議、交通強國、海洋強國等國家戰略的重要支撐;是山東省、中西部地區實施全方位對外開放、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戰略資源;是我國進行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和資源配置的重要平臺;是山東省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建設現代化海洋強省的重要依托;是青島市調整經濟產業結構、提升城市功能,建設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和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打造國際海洋名城的核心載體。
青島港將以集裝箱干線運輸和原油、礦石等大宗物資運輸為主,積極發展郵輪經濟,加快現代物流、大宗商品交易、航運服務等要素聚集,兼顧海洋裝備制造和海洋資源開發支持保障基地等功能,著力調整結構、優化布局,逐步發展成特色鮮明、設施先進、功能完善、高效便捷、綠色智慧、港城協調的現代化、綜合性的世界一流強港。
3、吞吐量預測
預測2025年、2035年青島港總吞吐量分別為6.7億噸和8.2億噸。
4、岸線規劃
青島市海岸線綿延曲折,海岸線總長905.2km。本次規劃港口岸段共45段,總長198.55km。
5、港口空間發展布局
青島港將形成“一灣兩翼轄六區”的總體發展格局,即青島港將環膠州灣和南翼董家口、北翼鰲山灣布局發展,下轄老港、黃島、前灣、海西灣、董家口和鰲山灣共六大港區,其中前灣、董家口及鰲山灣為重點港區。
6、主要貨類運輸系統和港區功能分工
本次規劃重點規劃金屬礦石運輸、煤炭運輸、油品、化工品及LNG運輸、集裝箱運輸、糧食運輸、客運及郵輪運輸、現代物流與港航服務以及臨港產業九個運輸系統。各港區功能分工如下所述:
老港區——以國際郵輪等旅客運輸為主,兼顧集裝箱和城市物資運輸,積極拓展商貿、金融、信息、文旅服務等功能。
黃島港區——以液體散貨運輸為主,為國家石油儲備基地、臨港石化企業及腹地煉化企業提供運輸服務。與臨港產業功能布局調整相協調,適時調整液體散貨運輸量。
前灣港區——是青島港集裝箱運輸的重點港區,以外貿集裝箱干線運輸為主,兼顧干散貨、商品汽車滾裝、件雜貨運輸功能,積極提升港口現代港航服務和綜合保稅物流、商貿、信息服務等功能。
海西灣港區——以服務造船、修船、海洋工程建造等臨港工業為主,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深化軍民融合功能。
董家口港區——是青島港持續發展的重點港區,以石油及制品、金屬礦石、煤炭、液化天然氣(LNG)等大宗物資和集裝箱運輸為主,兼顧糧食、鋼鐵、木材等貨物運輸,拓展港口冷鏈物流等特色功能,逐步提升商貿、綜合服務等功能。
鰲山灣港區——是青島港長遠發展的重要港區,近期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海洋戰略新興產業為基礎,遠期結合青島東部灣區城市及產業發展需要,逐步拓展港口運輸、商貿物流、綜合服務等功能。
7、規劃指標
青島港六大港區形成碼頭岸線總長約68km,可布置生產性泊位241個,綜合通過能力約10.4億噸。其中,集裝箱4425萬TEU,年運送旅客人數180萬人次,港口生產陸域面積約7155萬m2。
青島港區功能布局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