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為特征的新一輪科技革命迅猛發展,以知識、技術、信息、數據等新的生產要素為支撐的經濟新業態、新模式,正在深刻影響、改變乃至重塑傳統貨運物流發展格局?!毒W絡平臺道路貨物運輸經營管理暫行辦法》(簡稱《辦法》)的出臺,對發展網絡平臺道路貨物運輸(簡稱網絡貨運)、深化道路貨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貨運物流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促進行業轉型升級 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網絡貨運是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貨運物流融合發展的新興服務業態,是“互聯網+”高效物流的集中體現,通過發揮互聯網平臺和大數據分析等信息技術優勢,實現對社會零散物流資源的高效整合與合理配置,有效解決傳統貨運行業小而散、信息不對稱、組織化水平低、綜合效率不高等問題,對促進物流降本增效、支撐實體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從無車承運人試點成效看,3年來,網絡貨運業務規??焖僭鲩L,試點企業運單、運量、交易額年均增速保持在110%—130%,呈快速發展的態勢。資源整合能力顯著提高,試點企業平均整合車輛數近8000輛,排名前十位的試點企業整合運力占全部規模的60%,對社會物流資源的吸引力和集聚力不斷增強,有效改善了道路貨運市場多年以來“多小散”的市場格局。同時,試點企業通過嚴格資質審查、統一服務標準、全過程動態監管、多元化風險防控等手段,有效規范平臺上中小企業和個體運輸戶的經營行為,降低事故發生率和賠付率,凈化物流市場環境,推動行業規范有序發展。據典型企業調查分析,通過嚴格、標準、動態、透明化的管理,貨損貨差和投訴率控制在0.3%以下,貨物交付及時率達到99.5%,物流服務品質顯著提升。
從發達國家實踐看,目前,在歐美一些國家,網絡貨運模式得到了很好的應用,例如,美國羅賓遜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第三方物流供應商之一,通過互聯網信息平臺Navisphere,建設了全球服務網絡,實現了對4.6萬個貨主和6.6萬個承運商的集約整合,依托公鐵水航等多種運輸方式,為客戶提供經濟高效的物流解決方案和供應鏈優化方案,有效降低客戶的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目前,羅賓遜公司等國外一些網絡貨運經營企業,對優化貨運及物流市場結構、促進行業集約化、規?;?、規范化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我國發展網絡貨運提供了重要參考。
鼓勵新業態發展 創新“互聯網+”監管模式
聚焦新業態模式特點,創新管理理念和思路。與傳統道路貨運企業不同,網絡貨運模式具有以下典型特征:一是輕資產運營。網絡貨運企業不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用于車輛購置和維護,也不需要對車隊運行和管理投入大量人力資本,而是充分利用個體運輸業戶、專線網絡、專業車隊、第三方物流企業等社會運力資源,完成托運方委托的運輸任務。二是平臺化管理。從操作實踐看,網絡貨運企業依托互聯網平臺整合配置資源,實現科學高效的物流組織調度;從法律責任看,網絡貨運企業依托互聯網平臺簽訂運輸合同,實現對實際承運人的全過程動態管控。三是規模效應。網絡貨運企業利用先進信息技術打破了傳統運輸的信息孤島,實現分散資源和要素的有效對接、優化重組,具有較強的資源整合能力,平臺經濟規模效應顯著。
《辦法》針對網絡貨運的特點,充分考慮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對貨運行業發展的驅動引領作用,轉變“有車承運”監管理念,不再強調企業對車輛等固定資產的所有權,將自身不擁有車輛、以承運人身份與貨主簽訂運輸合同,委托實際承運人完成運輸任務的網絡貨運經營活動納入道路運輸管理范疇,這是道路貨運管理理念和思路的重大轉變,由過去重點管理運輸工具、運輸生產轉變為重點管理運輸組織、服務質量與安全生產。這種制度上的重大創新對于行業運營模式轉型,優化市場組織結構,推動行業集約化、規?;l展具有重要意義。
圍繞新業態薄弱環節,提出安全生產、防控風險的底線要求。道路貨運是支撐現代物流發展的重要基礎,但同時也是交通事故多發,安全風險相對較高的行業。據統計,營業性貨車占全社會機動車保有量的比重不足5%,然而由貨車引發的交通事故占比卻高達30%,每年貨運車輛萬車肇事起數、萬車死亡人數,分別為全社會平均水平的2.8倍和4.6倍,安全形勢不容樂觀。
《辦法》以合規運營、安全生產為主線,在網絡貨運經營范圍、實際承運人經營資質、貨物裝載及運輸過程管控、信息記錄與傳輸、貨車司機權益保護等方面對網絡貨運經營者提出了嚴格要求,將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作為開展經營的基礎前提。同時,針對網絡平臺大數據匯集、網絡安全風險大的特點,提出了加強網絡信息安全管理的具體要求,確保數據安全。
鼓勵新業態跨界融通發展,量身定制“互聯網+”監管模式。網絡貨運企業充分發揮平臺經營海量信息匯集的優勢,通過數字化、信息化運營,延伸服務鏈條、拓展服務領域,與生產制造、商貿流通、金融保險、汽車后市場等關聯服務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創新運營模式和服務產品,促進一二三產業融通發展。針對平臺經濟數字化運營以及跨界跨業發展的特點,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積極推進“互聯網+監管”,通過監管平臺與企業平臺聯通,加強交易、支付、物流等第三方數據分析比對,實現以網管網、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
《辦法》轉變重事前準入、輕事中事后監管的模式,創新性提出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網絡貨運運行監測,通過監測系統有效對接企業平臺,加強對電子運單中相關物流信息、交易信息、服務信息的核查比對,開展基于監測結果的信用評價,探索差異化監管模式。鼓勵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研究行業服務規范和自律公約,運用行政處罰、信用懲戒、行業自律等方式,構建多元共治的監管格局。
深化研究 持續跟蹤 推動網絡貨運高質量發展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作為交通運輸部網絡貨運政策的技術支撐單位,《辦法》出臺后,將持續跟蹤、深化研究,助力解決行業問題,推動網絡貨運新業態規范健康發展。
研究制定配套標準,引導網約貨運經營者規范運營。起草《網絡平臺道路貨物運輸經營服務規范》行業標準,圍繞線上服務能力、線下操作規程、運輸過程管控、網絡安全、風險防范等方面,對網絡貨運經營者提出明確要求,引導網約貨運經營者規范運營,促進市場公平競爭。
研究信息化監測機制,建設網絡貨運運行監測系統。起草網絡貨運監測系統接入指南、省級監測系統建設指南,搭建部網絡貨運監測系統,完善監測數據核查比對規則,通過與全國道路貨物運輸監管與服務平臺、全國道路運政管理信息系統等相關平臺的對接,加強運單的真實性校驗,督促企業依法合規經營。
研究網絡貨運能力評估指標體系,發布創新品牌。研究網絡貨運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建立“日常監測+周期評估”綜合監測評估機制,定期發布監測報告。聯合相關單位選擇創新能力強、運營管理規范、資源綜合利用效率高的優秀網絡貨運企業,發布創新品牌企業名單。
研究總結典型模式,推動網絡貨運全面發展。編制《無車承運人創新發展典型案例集》,總結梳理行業主管部門在監管制度創新、稅收政策落實等方面的經驗做法,以及網絡貨運企業在運營服務產品創新方面的典型模式,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經驗,為網絡貨運模式推向全國提供參考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