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十載風雨同舟
百十載歷盡劫波
百十載薪火相傳
百十載春華秋實
一百一十年風雨兼程披荊斬棘,一百一十載辛勤耕耘春華秋實。10月20日,上海海事大學舉行中國高等航海教育暨上海海事大學建校110周年慶祝大會,啟動2019世界海事大會。來自世界各地的海內外賓朋,以及新老校友相聚在風景如畫的上海海事大學校園,共同慶祝中國高等航海教育暨上海海事大學建校110周年,回顧110年來中國高等航海教育走過的光輝歷程,分享海大人的歡樂與榮光,展望世界海事事業的光明未來。
校慶現場
上海市委副書記尹弘,交通運輸部原部長李盛霖,學校早期創建者張謇之孫、全國政協原常委、全國政協社會與法制委員會原副主任、全國工商聯原常務副主席張緒武,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姜斯憲,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校友許立榮,交通運輸部總工程師姜明寶,中國公路學會理事長、交通運輸部原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校友翁孟勇,國際海事組織首任國際海事大使、交通運輸部原副部長徐祖遠,交通運輸部原副部長何建中,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原副主任委員任茂東,原中國遠洋運輸(集團)公司黨組書記、校友張富生,中國足協主席、校友陳戌源,中共上海市委副秘書長燕爽,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虞麗娟,首任校長唐文治曾孫、南京文治資本創始合伙人唐德明,IMO國際海事組織副司長克里斯·特里勞尼,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埃里克·馬斯金,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喬治·斯穆特等出席大會,大會由上海海事大學黨委書記宋寶儒主持。中國航務周刊社長倪瑋,中國航務周刊總編輯陳宏兵,物流時代周刊總編輯楊瀟受邀出席慶祝大會。
慶祝大會現場
上海市委副書記尹弘致辭
尹弘代表上海市委、市政府向上海海事大學全校師生員工和海內外校友表示熱烈的祝賀。尹弘指出,跨越兩個世紀的上海海事大學,是中國高等航海教育的奠基者,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排頭兵,是浦東新區高等教育的拓荒者,是臨港自貿區新片區建設的先行者。百十年來,上海海事大學與上海這座城市風雨偕行,共同成長。上海海事大學主動融入國家和上海市戰略,主動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在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和智庫建設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當前,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進入關鍵節點,衷心希望上海海事大學再接再厲,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提供更多的、更好的高端人才。上海市委、市政府將一如既往,全力支持上海海事大學改革發展。
交通運輸部總工程師姜明寶致辭
姜明寶代表交通運輸部向上海海事大學全體師生員工和海內外校友表示熱烈祝賀。他表示,百十年來上海海事大學為國家培養了大量航運、物流等交通領域的人才,在服務國家戰略、推動行業發展、助力社會進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作為交通運輸部共建的海事特色高校,他希望,上海海事大學肩負起交通強國建設的歷史使命,依托航運等學科特色和辦學優勢,以此次校慶為契機,積極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提供更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遠海運集團董事長許立榮出席慶祝大會并致辭
許立榮在致辭中對上海海事大學110周年的到來和世界海事大會的召開表示祝賀。他表示,經濟強國必定是海洋強國,海洋強國的建設不僅需要中遠海運集團這樣的企業奮勇前行,也離不開上海海事大學提供高素質的人才。中遠海運集團和上海海事大學具有同樣的時代使命,二者愿景高度契合,同時,精神文化也是相容的。都是新時代我國海運事業的新力量。因此,雙方將加快校企建設,通過全方位的合作,共謀發展,服務于我國航運強國,經濟強國的建設。
上海海事大學校長黃有方演講
黃有方作了“奮楫揚帆 破浪篤行”的主題演講。他滿懷深情地回顧了上海海事大學110年的發展歷程:自建校始,海大人即勇擔“興學育人、強海興邦”的使命,救國圖強,開創中國高等航海教育之先河。百十年來,學校始終與國家前途、民族命運同頻共振,忠信篤敬,砥礪前行,終于鑄就了今日的輝煌。黃有方表示,110年的耕耘,海大立德樹人,為國家輸送了大批高素質人才;110年的探索,海大勇攀高峰,為行業發展貢獻了大批科研成果;110年的實踐,海大肩負使命,與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同呼吸共命運;110年的開放,海大面向世界,彰顯中國高等海事教育國際話語權;110年的傳承,海大與時俱進,積淀出發展進步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源泉。黃有方強調,開放的上海是海大成長的沃土,優秀的人才是海大發展的根基,不竭的創新是海大騰飛的動力。百十華誕是海大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海大邁向未來的歷史新起點。今天的上海海事大學,站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的最前沿,正以百舸爭流、奮楫者先的姿態,奮力再創一流海事大學的新輝煌,闊步邁向新時代海事大學美好的明天。他衷心期待,不遠的未來,上海海事大學將建成世界高水平海事大學,為海洋強國、交通強國、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物流與供應鏈、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等國家戰略的實施,培養更多更優秀的人才,做出更大貢獻。
輝煌歷史
大事記
1909年,晚清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正式招考船(政)科學生,開創中國近代高等航海教育的先河。
1911年,中國第一所高等航海學府——郵傳部高等商船學堂正式開學。
1912年,學校改由國民政府交通部直轄,易名為交通部吳淞商船學校,1914年更名為交通部吳淞商船專門學校。
1915年,因學生就業和經費拮據等原因學校停辦。
1929年,吳淞商船學校復校。
1933年,學校易名為交通部吳淞商船專科學校。
1937年,“八一三”事變爆發,校舍被毀,學校再次被迫停辦。
1939年,學校在重慶復校,定名為國立重慶商船專科學校,1943年并入國立交通大學(重慶)。
1946年,學校在上海復校,定名為國立吳淞商船專科學校。
1950年,上海交通大學航業管理系并入學校,改名為國立上海航務學院。
1953年,上海航務學院北遷大連與東北航海學院合并,成立大連海運學院。上海高等航海教育暫時中斷。
1959年,上海海運學院正式成立。
2000年,上海海運學院實行交通部與上海市共建,以上海市管理為主的領導管理體制。學校堅持航運特色,主動融入上海,積極為國家航運業發展和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服務。
2004年,為了適應國家交通運輸事業發展和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需要,強化學校專業和學科建設,增強學校的綜合實力和發展潛力,經教育部批準,上海海運學院更名為上海海事大學。
2008年,為服務上海城市發展和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根據上海市高校布局結構調整方案,上海海事大學整體搬遷臨港新城。
以2004年學校更名、2008年學校主體遷址臨港新城、2009年建校百年為標志,上海海事大學進入轉型發展的新征程。
新征程
經過新世紀近20年的發展,今天,上海海事大學已經是一所以航運、物流、海洋為特色,具有工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文學、理學和藝術學等學科門類的多科性大學,形成了以工學、管理學兩大學科門類為主的多學科專業布局,在校生21000余名。
航海技術、輪機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等6個專業,于2012年-2014年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交通運輸專業,于2013年入選教育部地方高校第一批專業綜合改革試點。
2018年,新工科(航運類)多方協同育人模式改革與實踐入選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2019年,航海技術、交通運輸、工業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等11個專業入選國家、上海市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
近10年,上海海事大學在科研方面,成績斐然。
此外,在國際交流合作方面,同樣碩果累累。
共賀華誕
為了慶祝百十華誕,上海海事大學各學院,已先后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既有學術論壇、講座,也有捐贈儀式、校友聯歡,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這熱烈的氛圍吧!
10月19日,上海海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舉行“江陰港助學金”捐贈簽約儀式,并為捐贈銅像揭幕
10月19日,上海海事大學輪機89級返校全體校友,向商船學院捐贈紀念品“飲水思源”,并將繡有院徽的棒球帽贈送給學院
10月19日,上海兆祥郵輪科技集團董事長、上海海事大學輪機管理系1987級校友莊兆祥,為海大學子帶來“5G時代的機會與挑戰”專題講座
10月19日,交通運輸學院主辦的校友高端論壇在交運報告廳舉行
10月19日,上海海事大學港灣學校,舉辦慶祝上海海事大學110周年暨上海港灣學校60周年活動
實際上,這兩天,校慶的喜慶氛圍,已從校園蔓延到了整個上海。上海外灘就為上海海事大學百十校慶,點亮了祝福的蠟燭。
百十輪回
初心依舊
祝福上海海事大學
未來更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