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翹首以盼雙十一的時刻,
VV君特別為大家奉上一碟開胃小菜,
來看看2019年至今,
誰是全球二手船舶交易
市場上的消費王?
2019年中國航運業在二手船交易市場上的強勁表現,恰恰吻合了雙十一的商業氛圍。
從各個船型的成交數據來看,中國船東購買的干散貨船和油輪的數量最多,同時在集裝箱船、液化天然氣船和液化石油氣船的購買量中也位居前三名。
鑒于過去十年中國在航運市場的迅速崛起,如此大規模的交易量其實并不足為奇。
干散貨船
就干散貨船市場而言,在二手市場上交易的所有干散貨船中,約47%最終由中國購入。希臘排名第二,購買了106艘干散貨船。
從購入船只的總數來看,中國香港是排名僅次于中國大陸和希臘的地區,但僅有21艘的成交量,這表明了中國和希臘在干散貨船市場中的主導地位。
與其他船型市場相比,干散貨船的交易數量最多,其中很大的一個因素是2019年間干散貨船租金的波動很大。
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BDI)在2019年既出現了3年最低點,也沖高至5年最高點。目前干散貨船各船型的租金都達到了一個相對舒適的水平,穩高于2018年。
油輪
作為航運業的另一個重要領域,油輪市場再次演了希臘和中國的競爭大戲。
然而,這次希臘購買的油輪比中國多了7艘。希臘所購買的油輪總運力近500萬載重噸,表明了希臘繼續保持著持有大型油輪船隊(總噸位)的傳統。
新加坡的公司所購入的油輪總載重量與中國相近,而其總數量卻明顯低于中國。這意味著新加坡公司所購入的油輪與中國相比,普遍噸位較大而船齡較老。
考慮到航運界正在為IMO2020的正式實施而做準備,新加坡公司的這些操作應與燃料存儲緊密相關。
可以肯定的是,在最近油輪租價處于高位的大環境下,所有油輪船東,特別是超大型油輪(VLCC)、蘇伊士型(Suezmax)和阿芙拉型(Aframax)船東的回報率都大幅上升。
集裝箱船
當前市面上集裝箱船舶的總運力迅速增長,集裝箱市場的二手交易量相對較少。
德國作為傳統的集裝箱船擁有國,僅以少量的優勢領先于希臘和中國而位居榜首。
雖然受到媒體大量關注的貿易戰仍在持續進行,但大型集裝箱船的市場回報仍然比較強勁。一方面是因為去年貨量海里總量的顯著增加,另一方面原因是部分船只為加裝脫硫塔(scrubber)而暫時離開市場。
即使如此,小型集裝箱船市場的前景仍然較差。隨著集裝箱船尺寸不斷增長,越來越多的大型集裝箱船正在交付,這將對未來的市場產生怎樣的影響?我們拭目以待。
液化氣船–液化石油氣船/液化天然氣船
在液化氣船的領域,從船舶購買總數來看,液化石油氣(LPG)市場的表現遠比液化天然氣(LNG)市場更值得關注。
從液化石油氣(LPG)船只的買入數量來看,新加坡位居第一,但在總運力方面卻未能拔得頭籌。
隨著全球各行業都在強調清潔能源的使用,中國顯然已在大型、高價值的液化氣船上進行了投資。
就二手買賣以及即期租約而言,液化氣船市場仍在發展,而且隨著時間的流逝或將變得越來越舉足輕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