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個5G+L4級別的智能駕駛卡車日前在洋山港啟動示范運營。該項目由上汽集團、上港集團和中國移動三方合作,將提升港區作業效率、通行效率、環保水平和安全水平,創造顯著的商業效益和社會效益,并助力洋山港加快建設成為具有全球領先水平的智能港口。
相當于再建一座東海大橋
“智能重卡讓通行能力倍增,相當于再建一座東海大橋。”項目方在官方的新聞發布中表示。在洋山港示范運營的基礎上,上汽集團、上港集團和中國移動表示,計劃在2020年實現智能駕駛重卡小批量示范運行,未來3-5年內實現大批量商業化運行。
在上汽5G智能重卡來回72公里的物流環線上,從深水港物流園經東海大橋到洋山碼頭,涵蓋了普通道路、高速公路、碼頭、堆場、夜間大交通流量等復雜場景,每年有60余天還要經受東海大橋上7級以上大風的考驗。
目前上汽智能重卡已經獲得了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開放道路測試牌照,這款融合了AI人工智能、5G、V2X車聯通訊等先進技術的智能重卡,已經成功實現在港區特定場景下的L4級自動駕駛、厘米級定位、精確停車(±3cm)、與自動化港機設備的交互以及東海大橋隊列行駛,為港口運輸客戶提供更智能、更安全、更高效、更環保的集裝箱轉運方案。
“基于自主研發的視覺感知系統、激光雷達系統、毫米波雷達系統以及衛星和慣性導航組合系統,上汽智能重卡具備多維度、多方位360度感知能力,能在前后各約250米、左右各約80米的范圍內精確感知交通參與者,對行人、車輛、其他障礙物等進行精確識別,規劃路經,提供比人類駕駛員更安全可靠的車輛操控。”上汽方面介紹道。
南京隼眼科技創始人、董事長施雪松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智能駕駛重卡是基于V2X(如LTE-V)的有條件、限定環境(如高速公路)車隊編隊自動駕駛。一般是三輛重卡輛車進行編隊,車輛之間間距15至20米,頭車有人駕駛,后車自動駕駛。智能重卡的主要的貢獻包括車隊能耗降低10%,能提高高速公路通行效率等。
上汽方面介紹稱,通過新一代5G-V2X技術,上汽智能重卡能在20毫秒內建立車隊間的實時交互通訊,確保自動跟車、車道保持、繞道換行、緊急制動等隊列行駛功能即時實現,并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將隊列行駛的間距由150米縮小到15-20米以內,從而提升道路車輛密度,有望將東海大橋的通行能力提升100%,相當于新建一座東海大橋。
此外,上汽智能重卡搭載的清潔能源動力系統,能使其污染排放相比傳統柴油動力重卡將大幅減少60%。
另據介紹,在洋山碼頭集裝箱堆場里作業,衛星信號容易被遮擋,上汽智能重卡卻可以依靠高精地圖、地面增強定位和視覺激光感知系統,與輪胎吊、橋吊通過V2X技術交互,最終實現精確定位以及15秒內一次性完成精準停車(±3cm),單點裝卸作業效率將提升10%。
在公眾普遍關注的網絡安全方面,上汽智能重卡項目配備了專職網絡安全團隊,構建從網絡到主機4層縱深防御,開展1107項安全加固、193項安全測試、476項風險評估。項目根據網安法落實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并在市公安局網安部門進行備案,經過委托測評機構進行安全檢測以及落實防護措施后,網絡安全達到高級別防護水平。這是國內首個實現網絡安全等保備案的智能駕駛車輛項目。
智能重卡規模化商用在上海起步
上海正在豐富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場景。上汽集團、寶馬、滴滴作為率先獲頒上海市首批智能網聯汽車示范應用牌照的企業,將開展智能網聯汽車載人、載貨的示范應用,進一步推動智能網聯汽車加快從研發測試向示范應用過渡,上海也將成為國內首個智能網聯汽車示范應用和逐步探索商業化運營的先行區。
今年9月,上海第三階段42.5公里智能網聯汽車開放測試道路,將測試道路從原有的一類測試道路進一步拓展至二類、三類測試道路,豐富了城市商圈、工業園區、港口碼頭、交通接駁等多類應用場景,并逐步由點、線形成片狀測試區域。進一步滿足了當前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研發、測試優化、示范應用的實際需求。
目前上海已累計開放測試道路達到79.7公里,其中嘉定區開放測試道路為53.6公里、臨港地區開放測試道路為26.1公里,測試應用場景超過1500個,處于全國前列。
在上海臨港,未來中國無人駕駛測試的最佳場所正在誕生。在臨港智能網聯測試場地,第一財經記者看到長26公里的無人駕駛開放測試道路和長3.2公里的封閉測試區。據上研智聯技術服務部副部長吳海飛介紹:“該測試場將為無人技術的發展提供豐富的道路場景和路況采集數據。”上研智聯是為上海臨港智能網聯綜合測試示范區提供支撐和運營的單位。
目前威馬汽車和圖森未來都在臨港積極測試無人駕駛商業化的實現與落地。圖森未來早先時候入選了上海市首批人工智能試點應用“AI+交通”示范場景,將探索在上海臨港主城區、物流園區、東海大橋等地開展無人集卡物流配送示范運營。
“無人駕駛是目前全球最具挑戰性的科技課題之一,對于提高運輸安全性、降低運營成本和減少由于疲勞駕駛等人為因素導致的事故都有積極意義。”圖森未來聯合創始人、首席技術官侯曉迪博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