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在連云港中哈物流合作基地,兩名海關工作人員對一個裝有保稅貨物的集裝箱進行驗封、施封,一同在集裝箱內的還有7票準備從國內出口中亞地區的貨物。
據了解,這票保稅貨物從韓國釜山運抵連云港后,準備發往阿拉木圖。按照以往的監管模式,保稅貨物與出口貨物必須分別裝箱,不能進行混拼。而這票貨物如果單獨裝箱,成本太高;如果湊成整箱貨物,交貨期又可能會延遲。針對這一情況,港口相關單位將這票貨物先在中哈物流基地保稅倉庫進行拆箱申請海關保稅業務,并在連云港海關的監管下,與國內出口的貨物混拼裝入同一集裝箱內,于昨天放行,今天將搭乘連云港國際班列發往阿拉木圖。
事實上,連云港中哈物流公司在前期的市場調研中已經發現了這一問題,并在連云港海關、上海鐵路局徐州貨運中心連云港經營部、中鐵集上海分公司連云港營業部的支持下,探討自貿區框架下連云港國際班列集裝箱保稅與出口混拼業務的可行性、操作性。這次首單保稅與出口貨物混拼業務的順利完成,標志著連云港中哈物流合作基地正式開啟“保稅+出口”全新業務模式。這種業務模式既滿足了貨主對小額商品過境及出口中亞地區的需求,還提高了集裝箱的利用率,降低了運輸成本。
這項業務的開展,是連云港港口口岸加快推進中國(江蘇)自貿區連云港片區港口區塊改革創新的一次嘗試,對于打造連云港國際中轉貨物集散地、強化出口貨物集聚效應、整合利用鐵路資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