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年,世界多國已公布禁售燃油車時間。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的自由貿易港的海南,也公布了要作為禁售的試點。資源與環境的壓力導致了新能源的革命。深度空間資源的“深”是根據資源利用劃分廣度與深度空間,資源利用規律的新解釋,而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的資源不斷做功的“深”,而不是水有多深的深。為了應對經濟、貿易發展、環境、新地緣政治等的多重壓力,要未雨綢繆。結合人類社會和國家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研究建設應對資源、環境、貿易發展、新地緣政治多重壓力下的新型自由貿易港(島)。針對中國國家戰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提出應對多重壓力下的新型自由貿易港口的方案和措施,并應用其深度空間資源理論予以科學依據支撐。
化石能源產業發展面臨的危機
2018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宣布建設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的自由貿易港。發展目標到2020年,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國際開放度顯著提高;到2025年,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自由貿易港制度初步建立。
2017年9月底工信部的網站上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五部局關于《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的令。該“雙積分”管理制定了2019、2020年度燃油車要求淘汰的比例,我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官員表示,“雙積分”管理辦法是過渡性的管理辦法。從技術和環境的角度出發,逐步停止生產和銷售傳統燃油車已是必然之路。
2016年以來,歐洲等國先后表態將在不久的將來全面禁售燃油車。據悉,挪威、荷蘭計劃到2025年禁止在境內繼續銷售汽油和柴油汽車。德國通過了2030年停止銷售燃油車的提案。英國、法國計劃在2040年前停止銷售汽油和柴油車。印度宣布2030年禁售燃油車。美國加州也在計劃把禁售燃油汽車時間定在2030年。傳統燃油車被制約主要因為汽車發動機熱效率不夠高。大部分能量變成廢氣,不僅浪費資源還污染空氣。
根據十九大報告中關于對中國生態、綠色發展和人類命運發展相關內容論述的分析,今后有關推動“雙積分”管理辦法的實施,不僅不會減速,很有可能還會加強力度。
全面實施燃油車禁售,引起了業界的巨大反響。對于傳統的物流供應鏈中的原油、成品油運輸也將產生巨大的影響。燃油車全面禁售雖然還需要較長的時間,在新能源時代也會繼續利用一些化石能源和資源,但是,未來10-20年內,甚至更短的時間內,對傳統化石能源產業行業的沖擊不容忽視。應該未雨綢繆,積極應對,創新發展,打造綠水青山的新自由港。
深度空間資源
深度空間資源開發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是根據資源利用規律的新解釋提出的可持續的資源利用規律,來整合資源的利用,解決資源利用過程中的可持續發展和環境問題。深度空間資源的開發利用,是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動力。
所謂海洋空間的廣度,是純粹指海洋空間,從微觀空間到整個海洋空間,都可稱為海洋空間的廣度。由于海洋開發從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理解為是向空間的開發,向太空發展,也是向“新海洋”空間發展,因此,廣度空間還可以包括太空空間。廣度的空間幾乎是“無限”的。所謂海洋空間的深度,是指海洋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資源的開發,由于這些可再生能源等資源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深度”無限,因此其深度開發也幾乎是“無限”的。未來太空中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資源開發利用,也都可包括稱之為是深度空間的開發利用。深度空間資源不單單是海洋和“新海洋”有,陸上的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資源也十分豐富,因此,陸上也擁有深度空間資源。此外,陸上諸如廢舊鋼鐵、石化產品的回收利用也可以歸納到深度空間的開發利用。海洋深度空間,是指海洋和“新海洋”的深度空間,深度空間除海洋和“新海洋”之外,還包括了陸上的深度空間。
自然科學需要科學發展,地緣政治也需要科學發展,經濟發展也需要科學發展。2014年6月筆者根據資源利用規律的新解釋,把自然科學、地緣政治和經濟發展聯系在一起,撰寫出版了新學科專著《多維空間資源學》。而這其中把資源利用劃分廣度與深度空間是多維空間資源學中的核心內容。
多維空間資源學資源的廣度空間和深度空間,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就資源利用做功的形態而言。深度空間資源與廣度空間資源時間維度長度的一句話區別是,大部分深度空間資源是瞬間、直接做功,廣度空間資源是3.5億年的一次性做功(以煤炭為例)。提出資源利用時間維度的長度,目的是在時間維度上量化廣度和深度空間資源,好比是使用了一把尺子,在資源本質動態的時間維度上作測量。而劃分資源的廣度和深度空間,使測量資源時間維度的長短有了坐標。
未來誰能科學合理地按需要開發利用能源等資源深度空間,誰就擁有了國家和人類在能源等資源的開發利用上,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鑰匙,誰就擁有了走向和平的鑰匙,同時,就擁有了掌握世界和人類命運的基本的物質基礎。
雖然目前有關氣候變化程度的不確定性,科學家之間的爭論不少。但是,多維空間資源學主要提出的是,有關資源利用與環境和諧的平衡問題,以及對于資源利用的枯竭的科學認識問題。
人類進步了,生產力發展了,在新地緣政治和經濟發展上,野蠻的、盲目的、粗獷的、弱肉強食的“癌細胞”的發展模式已不適合不斷發展著的人類。多維空間資源學對人類進步了,新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發展關系,努力作了創新的、系統的較為全面的探索和研究。
打造新概念綠色綜合性自由貿易港
打造新概念綠色綜合性自由貿易港,建設國際深度空間資源自由貿易港。《多維空間資源學》主要講的是基礎理論,提出建設國際深度空間資源自由貿易港便是從基礎理論走向應用理論。
未來能源經濟隨著對傳統燃油車禁售力度的逐步加大,將逐步向新能源產業、新能源經濟、金融和服務業等方面轉型,深度空間資源是可再生和可持續發展的能源資源。建設深度空間資源自由貿易港有利于生態保護,有利于綠水青山的建設。也有利于探索實施結合國際通行做法的新能源金融、外匯、投資、貿易和產業經營過程中出入境管理的創新制度,把握中國貿易轉型升級的新要求和跨國公司新能源產業國際分工的新趨勢,利用自由貿易港的優惠政策,提高和扶持我國新能源產業的競爭能力,促進全球新能源可持續發展產業向更高水平上的貿易便利化方向發展。順應未來能源發展趨勢,建立和完善傳統能源和新能源資源的風險防控體系。
這里需要指出的一點是“深度空間資源”與“新能源”是有區別的,“深度空間資源”的含義比“新能源”要廣,它包括了“可再生”和“可持續發展”的含義,除了自然科學之外,同時,還結合了地緣政治和經濟發展的互動與聯系。把人與自然的關系,直接延伸到了地緣政治和經濟發展。并且,包括了互相之間時間維的聯系。
中國在新能源發展產業領域的競爭中,近幾年來,競爭能力強,發展勢頭較好。根據2016年“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的評選結果顯示,中國新能源企業明顯上升。中國(中國大陸及香港、澳門、臺灣)有193家企業進入“500強”榜單,比2015年增加27家,占38.6%,居首位。2017年中國(中國大陸及香港、澳門、臺灣)有198家企業進入“500強”榜單,增加5家,占39.6%,繼續保持首位。當然,歐美等發達國家,由于其工業基礎好,創新能力強,在新能源產業領域里同樣有著很強的競爭能力。歐美與中國這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新能源產業領域有合作,有競爭,共同促進人類資源利用,環境保護,可持續事業的發展和興旺。
2018年4月1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中提到,建設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戰略定位是“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試驗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其中深入一步提到:更加強調通過人的全面發展,充分激發發展活力和創造力,打造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推動現有制造業向智能化、綠色化和服務型轉變,加快構建綠色產業體系。推進電網主網架結構建設和城鄉電網智能化升級改造,開展智能電網、微電網等示范項目建設。開展海洋生態系統碳匯試點。研究構建綠色標準體系,支持依法合規地在海南設立碳排放權交易場所。加快推廣新能源汽車和節能環保汽車,在海南島逐步禁止銷售燃油汽車,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
指導意見涉及的面很廣,但有關建設國際深度空間資源自由貿易港,打造綠水青山新自由港的核心內容實際上已包含在了里面。智能電網和燃油車禁售,看上去并不引人注目的地方,但卻可以為新能源取代傳統能源,帶來顛覆性的革命。設立碳排放權交易場所等新能源經濟活動則是世界經濟石油金融向新能源金融的重要過渡。產業轉型則可以為新的經濟繁榮和人員就業帶來了令人振奮的機遇和生產力發展的進步。
結合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帶來的在自然科學、地緣政治、經濟發展諸領域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研究探討建設應對環境、資源、經濟、貿易等多重壓力下的新型自由貿易港口、自由貿易島。與過去建設傳統的自由貿易港的理念有著許多不同的地方。具體如何踐行?成功與否?這與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科學有序運作有著很大的關系。由于這方面缺乏現成的經驗,需要認真研究和探討的地方很多,多從不足之處著想,想得周全,方能成功打造綠水青山的新自由貿易港。打造一個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發展的新自由貿易港,顯然是我們的主要目的。
舟山市港航管理局研究員、浙江海洋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兼職教授 蔡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