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軍新聞發言人程德偉介紹,11月17日,我國第二艘航母順利通過臺灣海峽,赴南海相關海域開展科研試驗和例行訓練。這次組織國產航母跨區開展試驗和訓練,是航母建造過程中的正常安排,不針對任何特定目標,與當前的局勢無關。
臺媒報道截圖
臺“國防部”17日發布消息稱,大陸首艘國產航母由北向南編隊自東海航入臺灣海峽,期間美、日軍艦在后尾隨,臺軍方自稱運用聯合情監偵系統,全程派遣機、艦完全掌握監控與應處,請民眾“放心”。同日島內的《自由時報》報道稱,大陸航母昨天晚間經臺灣海峽北段“繞臺”,今天離開。島內的《中國時報》則稱,敏感之時,大陸首艘自制航母及相關護衛艦隊“繞臺”。
每逢中國海軍過臺灣海峽,勢必引來臺灣防務部門發聲。而之前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但凡出遠門都會遭來美日艦艇跟蹤監視,這也已經是常態化。事實上中國艦艇編隊的航行和訓練活動是根據計劃作出的正常安排,不針對任何國家和地區,也和當前地區局勢沒有關系。
相關專家1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與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首次通過臺灣海峽不同,首艘國產航母在未入列前就通過臺灣海峽。這一方面驗證出國產航母的技術性能已經成熟,另一方面這也應該是國產航母的回家之路。這次遠航既是她的首次遠航秀,也是海試終結之旅,預計將很快交付部隊。
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于2012年9月25日入列,母港在青島。一年之后,2013年11月,遼寧艦及導彈驅逐艦沈陽艦、石家莊艦和導彈護衛艦煙臺艦、濰坊艦跨越黃海、東海,并首次穿越宮古海峽,沿著臺灣東部的西太平洋南下,再向西穿越臺灣南部的巴士海峽進入南海,抵達三亞某軍港。根據新華社報道,三亞某軍港是海軍自行設計和建造的大型軍港,具備相應的配套設施,滿足各種大型水面艦艇靠泊需要。這表明在青島遼寧艦母港之外的第二個航母基地也已經具備保障能力,虛位以待。
首艘國產航母、也是中國第二艘航母航母由我國自行研制,2013年11月開工,2015年3月開始塢內建造。2017年4月26日,首艘國產航母舉行下水儀式。出塢下水是航空母艦建設的重大節點之一,標志著我國自主設計建造航空母艦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2018年5月13日至18日,中國國產航母進行了首次海試。在此后的一年多時間里,先后進行過8次海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