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打造更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以及“打造開放創新、智慧生態、產城融合、宜業宜居的現代化新城”,臨港新片區管委會明確了最新的機構調整設置。
11月18日,臨港新片區管委會舉行干部大會,正式宣布了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的機構設置調整。根據上海市編委的批復,新片區設置了15個內設機構。同時,從原有83個編制增加到188個編制,為新片區干部隊伍進一步擴容、進一步提質增效預留了充足的空間。
上海市委副秘書長、新片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朱芝松表示,這是新片區管委會一次職責定位上的“再明確”。通過本次機構調整,將新片區管委會建成一個充分授權、權責清晰、高效運作的區域性綜合管理機構。
“明確了市屬市管的工作定位,充分體現了市委市政府舉全市之力支持新片區建設的決心,同時賦予新片區市、區兩級經濟管理權限和改革自主權。”朱芝松說,(上海)市里對新片區的定位和支持是前所未有的,這種機制體制的優勢為新片區構建核心競爭力提供了內在的組織保障。
與常規機構設置不同,新片區管委會的機構設置更加凸顯了新片區的制度創新特質。
比如,此次新片區管委會新設了“制度創新和風險防范處”,其職能是對照《總體方案》“6+2”內容,負責自貿制度創新、專項政策研究、政策法規制定工作;運用大數據統籌開放環境下全面風險管理,做好重點領域、特殊領域風險的精準檢測、評估、預警等工作;負責審改工作。
“對于新片區各項工作開展,’6+2’的制度創新和風險防范是很核心的一個工作,可以為產業發展提供制度支撐的核心驅動力。”制度創新和風險防范處負責人吳群峰對第一財經記者說,目前新片區的176項任務中,完成落地了1/3,制度創新和風險防范處正在根據年底的時間節點,推動其余任務的落地。
新設的“特殊綜合保稅區處(航運處)”,則是負責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的管理,推動貨物貿易、高能級全球航運樞紐建設和航運產業、國際航運服務、國際航空業務發展,做好口岸監管單位的對接、協調與服務等工作,做好邊界安全工作。
為了實現新片區“打造更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新片區管委會的經濟管理職能也得以凸顯。
比如,內設的“高新產業和科技創新處”,負責以先進制造業和高新產業為主的第二產業總體規劃、政策制定、招商引資等工作,建立以關鍵核心技術為突破口的前沿產業集群,負責擬定科技、信息化發展規劃,推動科技創新建設,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做好科技創新主體的培育和服務工作。
內設的“金融貿易處”,負責金融和國際國內貿易板塊的產業規劃、政策制定、招商引資;集聚金融機構,做好跨境金融服務和金融風險防范,推動金融開放;發展新型國際貿易、跨境數字貿易和跨境電商,推動服務貿易自由化等工作。
商業和文體旅游處負責人冀曉紅對記者表示,為了打造特殊經濟功能區,招商引資、投資促進和服務是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員招商”的理念下,根據各個處室的職能各有側重。“針對臨港地區商業資源配置不足,能級和體量不能滿足在地企業和居民需求的問題,我們和大的商業開發體也在密切接觸,盡快實現臨港地區商業能級的提升。”冀曉紅說。
朱芝松表示,此次臨港新片區管委會機構調整設置,是一次機構設置上的“再優化”,為新片區跑出加速度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