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秦港工作人員介紹:上級已就秦港問題達成共識,將繼續保留秦皇島港煤炭運輸功能,尤其秦皇島港六、七、九三大主力煤炭公司將長期存在;未來若干年,秦皇島港將在西煤東調和北煤南運中繼續發揮重要作用,為國民經濟建設再立新功。筆者就此事做一點評:
首先,秦皇島港六七九公司設備先進,自動化程度高,處于正打之年;大秦線直通港口翻車機房,具有周轉快、效率高、集疏運能力強等優勢,且距市區較遠。去年,三大主力煤炭公司合計發運煤炭1.7億噸,占秦港煤炭吞吐量的83.5%,占環渤海港口煤炭下水量的23.3%,保留秦皇島港主力煤炭運能是大勢所趨。
其次,國家投巨資建設的大秦線和秦皇島煤港,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假設拆掉秦皇島港,在其它地方繼續建港,用于置換秦港2億噸運能,屬于重復性建設,既無必要,也無意義。目前,各種先進的除塵抑塵設備投入使用,秦港有望將煤塵污染控制到最小。此外,在曹妃甸港繼續建設煤碼頭需要論證、選址,短期內,難以獲得國家批準。
再次,盡管煤炭在能源結構占比已降至59%,但我國煤炭需求還在逐年增加。在黃驊港和天津港、京唐港無后續煤碼頭建設的情況下,大秦線和秦皇島港煤碼頭構成的“第一運煤大通道”重要作用非常突出。最重要的是,秦皇島港不同于周邊業主碼頭,秦港是共和國北煤南運的脊梁,是我國最大的大宗干散貨公眾碼頭運營商。
第四,截止今年年底,曹妃甸港(含華電煤碼頭)的確富余一億噸煤炭運能;但這一億噸運能,既要面對蒙冀線的逐年增量,還要應對2000萬噸蒙古煤炭過境下水的問題,已經捉襟見肘,絕無可能再去承接秦皇島港兩億噸運量。
第五,今年,我國環渤海港口煤炭吞吐量可能出現1000萬噸左右的減少,但主要原因是進口煤大幅增加3000萬噸所致;實際上,今年,南方海上調入煤炭數量還在增加。明年乃至未來幾年,隨著經濟企穩回升,南方民用電和第三產業用電量增加,預計煤炭需求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對環渤海港口煤炭運能提出嚴峻考驗(截止目前,環渤海港口已無正在建設煤碼頭)。此外,不要忘記:我國一年還進口3億噸煤炭,其中,沿海地區進口就達到2.4億噸;一旦進口煤受限,國內煤運壓力將加大。因此,環渤海港口必須富余一定運能。
至于秦港二公司,由于距市區略近一些,且投產時間較早,吞吐量略低,未來3-5年有可能成為港口運輸結構調整的目標;但還要根據國家政策、大秦線運輸和國民經濟用煤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