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于上月底正式實施聯合重組。重組前的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于1999年由原船舶工業總公司拆分而成,分別有著“南船”、“北船”之稱。時隔20年后“南北船”再次合并,將會對我國船舶事業產生怎樣的推動作用?來看央視記者對重組后的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雷凡培的采訪。
雷凡培介紹,在過去20年里,“南北船”密切協同,共同完成了航母、核潛艇、大型驅逐艦、兩棲攻擊艦等先進艦船裝備的研制任務,為海軍現代化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
同時,在國際市場上,“南北船”與歐美和日韓等造船強國同臺競技,將中國民用船舶推向世界。20年來,隨著市場競爭力的不斷提升,“南北船”的民船出口占比保持在80%以上,有力支撐我國成長為造船大國,為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全球海事業繁榮作出了積極貢獻。
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 董事長 雷凡培:我們在150個國家和地區有用戶,訂單的80%以上都是國外的。以今年為例,780億的民船,大概80%也就是接近600億賣到國外,是我們國家重大裝備出口到世界各地的一個標志。
雷凡培介紹,過去20年中“南北船”在通力配合的同時,也形成了各自差異化的科研生產體制和方向。中船工業以民船和民船的制造為主,兼顧部分軍品。中船重工則以軍工科研為主。因此,兩船合并有利于實現優勢互補,共同推動我國船舶工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