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經濟強國必定是海洋強國、航運強國”,“經濟要發展,國家要強大,交通特別是海運首先要強起來”,“要志在萬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綠色港口”,深刻闡明了海運與經濟、海運與國家戰略的關系,為我國未來海運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標志著我國港航事業發展進入了新時代,開啟了新征程。
當前,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下,隨著5G、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的出現,新的技術進步和新貿易規則帶來新的碰撞和新的發展,正在悄然改變航運業的發展格局。在新趨勢下,港航各界怎樣把握好新趨勢實現轉型升級、提升競爭力實現新發展?2019年11月28日-29日,由廣州市港務局、廣州港集團有限公司、廣州航海學院和廣州航運交易所聯合主辦的“航運·粵·智慧——2019智慧航運發展大會”在南沙舉行。與會的知名航運業界的專家學者、相關政府和部門、駐穗口岸單位、航運研究咨詢機構、互聯網科技企業和港航企業代表近100人,圍繞 “新技術新應用,助力傳統航運產業的智慧化轉型”這一主題,從展望智慧航運發展、聚焦數字化轉型和區塊鏈在港航領域的應用三個專題著眼,共享智能航運領域最新技術成果,共磋行業熱點技術和潮流趨勢,提出了引領廣州智慧港航新發展的解決方案。
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國內航運管理處副處長張同戌
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國內航運管理處副處長張同戌在講話中指出:智能航運是我國推進交通強國、海洋強國、航運強國建設和中國智造2025的重點領域,也是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中國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內容。加快智能航運發展,不僅有利于深化航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我國航運競爭力,也有利于培育新的技術優勢和經濟增長點,促進相關產業創新發展和協同發展,有利于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復合型的互聯互通網絡,支撐“一帶一路的”建設。
南沙區管委會副主任潘玉璋
南沙區管委會副主任潘玉璋在講話中:向與會專家學者介紹了廣東自貿試驗區廣州南沙新區片區建設發展情況,著重推介了南沙新區的五個名片。潘玉璋指出,廣東自貿試驗區廣州南沙片區掛牌以來,累計形成457項改革創新成果,在全國、全省復制推廣42項、104項,3項創新成果入選商務部最佳實踐案例,營商環境在世行評估體系下全球模擬排名第29名;推出“線上海關”樣板間、進出口商品全球溯源體系、全球報關服務系統等標志性改革;南沙新區作為廣深港科技創新走廊的樞紐節點,正在形成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技創新產業集群等。
廣州市港務局副局長徐紅雨
廣州市港務局副局長徐紅雨表示,新一代信息技術、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可能引發交通產業顛覆性的變化,航運生態將被重構。今天,自動化碼頭、無人船等構想已經變成了現實。航運作為歷史悠久的行業,必須順應時代發展的大潮,才能永立潮頭。智慧航運要求加快現代信息、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與航運要素的深度融合,培育和發展智能航運新業態,創新賦能傳統港航業,更好的服務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新技術與港航業深度融合,由依靠傳統要素驅動向更加注重創新驅動轉變,實現以智慧促航運高質量發展。她透露,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中,廣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排名,已經由2015年全球第28位上升至2019年第16位,領先于青島、大連、深圳、天津和廈門。
廣州航海學院副校長袁炎清
廣州航海學院副校長袁炎清在發言中透露,近幾年,該校積極參與“校政行企”合作,共建或新建了一批服務國際航運發展的科研機構或平臺,匯集了各方面人才,也形成了一批科研成果,促進國際航運創新研究發展。目前,該校正著力于創造智能船舶試驗條件,未來將積極開展船舶自主航行的智能船舶技術研究,繼續聯合港口管理機構及航運企業開展智能航行保障體系建設、智能航運服務等方面研究探索,為現代信息、人工智能技術與航運業的深入融合,不斷添磚加瓦。
廣州港股份公司總經理鄧國生
廣州港股份公司總經理鄧國生在發言中透露,廣州港股份去年與華為公司簽署了智慧港口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全面啟動完成了智慧港口頂層設計;今年又通過了交通運輸部驗收,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全國智慧港口示范港口,隨著這些先進的信息化項目逐步研發建成投產,將進一步提升廣州港智慧化港口水平。與此同時,廣州港正積極推進智慧化港口硬件方面的研發建設,一批傳統碼頭自動化改造正在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首個自動化碼頭 ——南沙四期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也在加快研發建設。他表示,廣州港將站在廣州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的高度,為我國航運智能化發展提供“廣州思路”。
本次會議上,中遠海運、馬士基、上海振華、廣州港股份等行業龍頭企業,從業務域探討智能化、自動化的行業應用;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廣州航海學院等研究咨詢機構分享了港航智慧化轉型的思路和對策;騰訊、華為、億海藍、市智能軟件研究院等國內領先的互聯網科技企業,從共享、融合的跨界思維來描繪了港航行業未來科技發展方向和實現路徑。
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數據應用事業部副總經理張炳琪
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數據應用事業部副總經理張炳琪在演講中,介紹了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2.0的功能與定位,描繪了平臺在建設世界一流港口進程中發揮的積極作用和發展路徑。
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山建國
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山建國在演講中,分享了目前自動化碼頭的先進技術和未來的發展趨向,著重推介了廣州港南沙四期自動化集裝箱碼頭項目的“廣州方案”。
廣州市智能軟件產業研究院副主任郭桂福在演講中,分析了現階段港口進出口業務提運作的現狀與問題,提出區塊鏈在南沙港區“四步走”的應用思路和實現路徑。
據悉,今年5月,交通運輸部等7部門聯合發布《智能航運發展指導意見》,為智能航運未來30年發展指明了方向。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實施《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提出大力發展智慧交通,推動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超級計算等新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實現科技創新富有活力、智慧引領。11月,交通運輸部等九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建設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導意見》,以交通強國建設為統領,提出著力促進綠色、智慧、安全發展,以樞紐港為重點,建設安全便捷、智慧綠色、經濟高效、支撐有力、世界先進的世界一流港口,對新時代港口發展寄予了殷切期望,指明了發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廣州是聞名中外的“千年商都”,作為新一輪改革開放過程中國家戰略的試驗田,同時具有自貿試驗區與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兩大國家戰略的先行先試地區,近年來在智慧航運領域發展迅速,在智能基礎設施、智能航運服務和智能航運監管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專家學者們一致認為,廣州要充分發揮“雙自聯動”的優勢,牢牢把握“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歷史機遇,鞏固提升“千年商都”地位,增創發展新優勢,增強發展動力,提出推進智能船舶技術應用、培育智能航運服務新業務新模式、加強智能航運人才培養,推動產業創新、知識創造,加快國際航運樞紐建設。
本次大會得到交通運輸部水運局、交通部珠江航務管理局、廣東省交通運輸廳的大力指導,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口岸工作辦公室、廣州港股份有限公司、中遠海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泛珠國際航運創新研究院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