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遠海運集團在大型集裝箱智能船研發領域,取得新突破。
12月4日下午,中遠海運集團在2019中國國際海事技術學術會議和展覽會上,舉行了全球首艘大型集裝箱智能船商用發布儀式。
全球首艘大型集裝箱智能船商用發布儀式
智能航運是傳統航運要素與現代信息、通信、傳感和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深度融合,形成的現代航運系統與業態,是未來海上運輸發展的必然方向。
而智能船舶是智能航運的關鍵環節,面對出現的復雜海況與氣候變化,遠洋船舶如果具備了智能應對能力,將使船舶更“聰明”,運營更高效安全。
中遠海運集團董事、黨組副書記孫家康在發布儀式上介紹說,中遠海運集團已完成了智能船舶體系架構和智能系統研究開發,已分別在13500TEU和21000TEU集裝箱船上進行示范應用和商業推廣。
據了解,中遠海運集團下屬上海船舶運輸科學研究所,可根據不同船型和船東需求,提供“1+N+定制系統”解決方案。這一智能航運領域的最新技術在上海浦東成功商用化,是貫徹落實交通運輸部等部門《智能航運發展指導意見》的最新成果,是上海浦東緊跟全球航運向綠色智能轉型發展的關鍵抓手。
此次發布的首艘大型集裝箱智能船成果,主要體現在關鍵技術和應用場景兩個維度上。依托我國第一個智能船舶重大示范項目,為我國智能化船舶工程提供了可供借鑒的典型案例。
據了解,2016年1月,上海船研所依托國家第一個智能船舶重大項目,率先研究了智能船舶體系架構及關鍵系統技術,設計了智能船舶“1+N”技術體系框架,提出了智能船舶總體解決方案,實現了在13500TEU大型集裝箱船“中遠海運荷花”號的示范應用。
2019年5月8日,13500TEU的智能集裝箱船“中遠海運荷花”號命名交付
此次推出的首艘大型集裝箱智能船,其智能體現在智能集成平臺、智能機艙系統、智能能效系統、智能航行系統等方面。
智能集成平臺通過內部船只的數據采集,實時敏銳地感知船舶全方位動態信息,建立起船舶決策大腦。
智能機艙系統主要對船舶動力系統進行監測、研發,通過建模和算法,進行特性識別,實現設備綜合狀態評估和健康處理,提供決策支持,推動設備運作模式從被動管理向主動管理轉變。
智能能效系統通過船舶能效及排放的感知和監控,自動進行能效評估,通過航速優化等輔助決策,提高船舶航行效率,實現智能化監控和輔助管理。
智能航行系統通過航行智能感知、氣象預測、船岸協同等,構建航行優化方案,實現船舶風險、時效、成本、能耗的綜合優化,保障航行安全。
同時,還完整創建了船岸一體的岸基條件,實現了基于大數據分析的船岸技術對接和協同智能應用。滿足航運企業對船舶航行、設備維保、能效管理等遠程管控的需求,使船岸無縫銜接,為智能航運體系提供堅實基礎。
據了解,示范船舶也是首艘同時取得中國船級社i-ship(N,M,E,I)船級符號和英國勞氏船級社Smart Ship符合性證書的大型集裝箱船,開創同類船舶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