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促進中英兩國在海事領域的合作,12月3日,英國國際貿易部 (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舉辦了中英可持續發展卓越論壇海事專場媒體活動。英國駐華貿易副使節吳僑文 (John Edwards)先生接受采訪,并介紹了英國在海事、船舶領域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以及中英兩國在海事科研和船舶設計制造領域的合作。
提問:中英兩國在海事方面有哪些合作潛力?
回答:首先,近些年中國造船業蓬勃發展,如按照載重公噸數來算,2018年世界上有43%的船舶完全在中國制造;其次,中國港口的發展也非常蓬勃,如舟山、上海,不管從噸位,還是從集裝箱吞吐量來說,都是世界領先的,現在上海被評為世界上便捷性和互聯性最為發達的一個港口。這些方面,我們都看到了很多合作的潛力。英國現在已經沒有大規模造船了,而中國正在進行大規模造船,但英國還有5000家公司是處于造船行業領先地位的,他們可以在船舶設計、船舶工程及其他技術方面,提供專業性的技術支撐。
現在提出的“海事2050”戰略,其中有兩個領域,我們認為跟中國合作有非常大的潛力。其中一個,就是環保或者綠色航運。中國在綠色航運或者環保方面,尤其在海事環保方面有著非常充分的目標和做法。比如,中國通過一些做法或規定來降低船只硫排放的65%,氮氧化物降低20%,顆粒排放物降低30%,同時還要降低其它一些排放物。同時,中國還有很多正在開發的岸電設施,讓船舶在停留的時候可以更多用岸電。中國在綠色航運或者綠色造船方面也有著非常好的目標,英國可以與中國進一步合作,英國在海事能源的效率、綠色航運、高端設計、燃料和能源的效益方面都是世界領先的,可以提供生物質能及其他一些能源的替代技術。
在技術方面,跟中國也有非常多的合作機會。比如,首先就是智能或者智慧港口,中國有非常多的港口,在這方面中國也是世界的佼佼者和領先者。英國在2030年將有一個試點項目,該試點港將嘗試建設一個跨領域的創新中心,雖說英國港口的規模可能比中國小一點,但在技術方面,也有很多好的解決方案。所以在這方面,希望能跟中國有更多合作。
另外就是數字化。航運或者船舶有很多文件文書都是通過紙質來進行的,希望通過一些新興技術,比如說區塊鏈或其他技術將文書文件進行數字化操作。同時,數字化還可以進行培訓、訓練、工作坊,一些認證的項目也可以使用數字化來進行。
第三點是自動化或無人化。目前有一艘無人化、自動化的駕駛船只,是由英國一家公司運營的,這艘船之前也參加了殼牌海洋探索大獎賽,并在其中脫穎而出,通過這個設計去探索深海世界,并且進行非常好的回收。在這些方面,可以看到與中國有很多合作潛力。
還有另外兩個領域,一個是郵輪,郵輪是一個非常大的合作方向。英國在郵輪的設計方面有著非常多的技術和制作工藝,尤其在3D建模方面。另一個方面就是海事服務,海事服務包括海事法律、海事法規、海事保險及相關的一些教育培訓,還有船只的經紀、海事金融等方面的服務。
提問:請問當時為什么要提出英國“海事戰略2050”?這個海事戰略對英國商貿的重要性是什么?
回答:一百多年來,英國作為一個島嶼國家,海事方面的產業是最重要的產業之一。對英國來說,如果按重量算的話,95%的進口商品都是通過船運進入英國的,所以我們在海事方面要面對很多來自于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地區以及亞洲的競爭,所以我們希望將這些技術、服務、金融和造船相關的人才聚集在一起,將來能夠保證我們在海事方面的世界性競爭力。
說到這個戰略的重要性,如果只是從數字來看,英國現在海事方面相關的就業人數在18萬左右,相較中國來說肯定是很少的。但是如果按照人口比例來算,相當于中國有500萬人的規模。所以說在2030年,預計在海事方面整個市值可能會達到3萬億美元,這已經高于英國的GDP,所以我們必須在這個方面繼續發力。
提問:能不能分享一下倫敦國際航運中心的經驗?如何看待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
回答:我想先跟您分享一些數字。對于倫敦來說,5%的航運咨詢服務都來自于倫敦,10%的金融和會計服務也是來自于倫敦,這里還集中了20%的相關教育培訓,25%法務服務,25%的船舶經紀服務,30%的保險服務......對于上海和舟山這樣的港口來說,我們并不會跟上海舟山去比港口,因為倫敦現在這方面不是很強,但在海事服務方面非常強。倫敦之所以會成為一個非常強勁的海事服務中心,是因為倫敦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強的金融服務中心。所以如果對于上海來說,要成為一個海事服務中心或者金融服務中心,首先需要人才,需要更多地吸收人才、留住人才。第二點,需要非常好的、非常明確的法律框架。第三點,需要一個非常深厚的,非常健全的資本市場。一旦上海能夠打造成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加之港口競爭力及其他海事方面的基礎設施,上海必定會成為國際航運中心。
提問:您剛才介紹了,因為中英雙方已經在很多領域有合作的潛力,未來5-10年內,雙方想重點在哪些領域進行更深度的合作?為什么?
回答:有一系列的領域我們都可以進行合作。從技術來看,我剛才說到了智慧或者智能型技術、數字化還有智慧港口。另外一點就是我們環境方面的技術,這次我們也是帶來了史無前例最大的一個海事代表團到中國來拜訪,一共有25家公司,其中8家公司都是有相關技術的,他們可以在不同的新領域跟中國合作,比如有深海傳感器、傳感設備、傳感技術,還有在應對污染方面的一些技術,同時還有應對氣候變化、海洋污染方面的一些技術。說道更深度合作的方面,我認為一個是環境技術,另外一個是智能化技術。
提問:剛才說了很多都是未來的一些合作領域的期許,目前有沒有一些實質性的合作?這些合作對中英兩國的經貿往來有沒有一些實質性的作用?
回答:我不只是負責海事方面,還有汽車、健康、生命科學、金融,還有基礎設施和能源方面。有兩個方面,比如就中英貿易來說,去年中英貿易增長了15%,這樣一個增長速度是超過英國與其他一些相關合作國的速度的。另外一個就是,剛剛所說的這些領域對15%的增長都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其實對于我們的團隊來說,之前所制定的2019年到2020年的計劃,其實已經是超越了。
達到這樣合作的時候,首先就是郵輪方面,勞氏船舶社在中國和中船集團有很多的合作,他們為外高橋船廠(中船下屬分公司)造的第一艘郵輪做了認證,整艘船價值超過12億英鎊,這只是第一個部分。之后,他們還會有一些新合同簽署,一共會監造6艘中國船。之前提到過的3D建模方面非常強的一家公司,它在船只鏈路3D建模方面的技術是非常強大的,在中國也會有很多合作。另外,還有一些如水下深淺探測器、深淺潛水艇方面的技術公司也與中國有所合作,他們也希望將這樣的技術帶入中國更大的市場。所以可以看到有各式各樣的合作方式。
另外一點,其實不管是CSSC,還是中國遠洋海運在倫敦都有辦事處,因為倫敦是一個航運中心,剛剛也提到35%的海事保險都是通過倫敦進行的,所以他們在那邊也是有很多學習、互動和交流的。
此外,Lloyd's Register勞氏船級社在這里進行150周年成立慶典。勞氏船級社成立于1869年,在同一年,中國的江南造船廠也誕生了,可以看到其實我們的合作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
提問:您如何看待現在中國上海的營商環境,尤其1月1日就要頒布的《外商投資法》,剛才已經講了我們的貿易額增長了15%,您對未來中英經貿合作有沒有更多期許?
回答:我認為在這方面有很多原因讓英國保持樂觀的態度。我想分享三個原因。第一,就是中國消費者市場。據外國某機構發布的中國消費者指數(非官方指數),可以看到中國消費者指數達到了歷史最高點,尤其是一線城市對于奢侈品的消費,有非常大的增長。所以說在這個方面,英國有著非常強大的能力,尤其是在一些高端產品、創意產品、奢侈品方面,我們都是做得非常好的。另外一些方面,比如電影、廣告以及其他一些服務,我們也有著非常好的解決方案。
第二點就是關于經濟方面,可以看到,中國這兩年在價值鏈方面是不斷往上游攀升的,而英國在創新方面也是非常強大的。大家知道世界上前十的大學有四所在英國,所以說創意和創新方面是非常強大的,這方面的雙向合作,不僅有助于推動經濟增長,也可以對整個人類的福祉做出更多貢獻。
第三,英國是世界上最為開放的經濟體之一,我們對于所有人都開放,包括中國。瑞典相關系列機構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正在全世界進行企業收購或技術收購,英國對這些投資是持歡迎態度的,會持續保持開放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