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由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海仲”)舉辦的“發展海事仲裁事業,共促海洋強國建設”圓桌會議在北京舉行。本次會議為紀念中國海仲成立6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邀請來自政府部門、最高院、仲裁界、學術界、企業界、律師界領導和知名專家近50人參會。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副會長、中國海仲副主任盧鵬起在開幕致辭中表示,海運是國際貿易貨物運輸的主要方式,為促進和保障海運事業發展,海事爭議解決機構應運而生,中國海仲的成立標志著新中國海事仲裁事業的揚帆起航。60年來,中國海仲不斷銳意進取,一步步成長為國際重要海事仲裁機構,為豐富我國和國際海事、商事仲裁的理論與實踐、保障國際航運與貿易發展做出了獨特的貢獻。新的時代背景下,中國海事仲裁事業正迎來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時代,責任重大,發展空間廣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國海仲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國際化發展、專業化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上再整裝、再出發。
交通運輸部法制司司長魏東指出,長久以來,海事仲裁在航運業、造船業等海事相關行業具有普遍適用性,60年來,中國海仲在規則完善、仲裁員隊伍擴大、受案量等方面不斷發展,新時期迎來了新的機遇:一要推進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二要提升我國在國際海事爭端領域的國際話語權;三要努力為我國航運法律規則制度提供創新和完善,為國際貢獻更多的“中國制度”。海事仲裁業與交通運輸業具有高度內在契合性,今后交通運輸部將繼續為提升海事仲裁公信力提供必要協助。
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務管理局仲裁工作處處長石海在主旨發言中表示,中國海仲成立標志中國海事仲裁事業從無到有的過程,六十年的發展發揮著獨特作用。隨著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仲裁需要適應世界變化,進一步提升中國仲裁的國際話語權。中國海事仲裁應借鑒有益經驗,利用我們國家廣泛的經濟、貿易、投資活動,把我們的文化向外推廣,挖掘自身優勢,制定中國規則,形成有獨特中國文化特色的規則體系。中國海仲自2017年獨立運營后,已做了大量的積極工作,今后司法部會盡最大努力支持中國海事仲裁事業發展。
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主審法官、國際商事法庭法官郭載宇受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庭長、國際商事法庭法官王淑梅的委托作主旨發言。他以“涉外商事海事爭議解決新近動向”為題,圍繞 “通過海事立法、司法相關規則進一步完善支持海事仲裁”“對包括海仲在內的仲裁事業的進一步支持”“新加坡調解公約帶來的新機遇和新挑戰”三個方面介紹了涉外商事海事爭議解決的新動向。
中國海仲秘書長顧超在以“戰略創新引領中國海事仲裁事業發展”為題的主旨發言中表示,中國海仲在60年的發展中積極踐行精品化戰略,做了大量努力:一是將裁決質量視為核心;二是加強仲裁與司法對接工作,推動仲裁司法環境的改善;三是積極代表中國海事仲裁界發聲;四是放大公共法律服務功能;五是調整業務布局;六是探索智能化辦公及網上仲裁。同時,為滿足當事人的需求,中國海仲在保持海商海事爭議解決特色的同時,也積極向多元化戰略轉變,將業務優勢向廣泛的商事領域延伸。他建議,立法司法、行政主管部門及商協會、企業及律師隊伍應發揮合力,共促中國海事仲裁事業的發展。
本次圓桌會議圍繞“新時期發展海事仲裁事業的使命責任與策略路徑”“新時期海事職業共同體如何共促海事仲裁事業發展”兩項議題展開討論。
中國海仲秘書長顧超在閉幕辭中表示,中國海仲將與各界代表一道,更加努地推動中國海事仲裁事業發展,為廣大海事實務界搭建研討平臺,傳播中國海事仲裁理念,在國際舞臺上建立“中國制度”。
據了解,今年恰逢中國海仲成立60周年。本次會議是中國海仲繼往開來、辭舊迎新的一次重要會議。中國海仲表示,將以本次會議為起點,在我國不斷向海洋強國、交通強國邁進的新形勢下,大力發展我國海事仲裁事業,將海事仲裁做強做大,迎接中國海事仲裁事業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