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11月底,今年以來海寧港區貨物吞吐量突破了1350萬噸大關,預計年底將達到1500萬噸,同比增長39%,與2015年碼頭整治時期貨物吞吐量相比更是翻了一番。從“三個打造”的提出到取得階段性成果,海寧水運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不斷邁進。
融入“大灣區”、打造“海寧港”
全省水運轉型發展現場會在尖山作業區召開
打造“全省水運轉型升級試點縣”
從167個低散亂碼頭到32個規?;a頭,從650萬到1500萬噸吞吐量,碼頭數字和貨運吞吐量的變化,折射出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
2016年,海寧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全域碼頭綜合整治,并按“五區十四碼頭”的科學規劃,重新謀篇布局。如今城東作業區、尖山作業區和許村、長安、丁橋公用碼頭等一批現代化碼頭相繼建成投用,今年又在全省率先開展全封閉公用散貨碼頭改造試點。
科學布局“五區十四碼頭”
海寧尖山作業區
從來沒有高等級航道的海寧如今揚眉吐氣翻新篇。全長16.48公里的海寧首條三級航道杭平申線,已全部完工,累計完成投資13.2億元。“兩橫兩縱一連”骨干航道網中重要一縱的京杭運河二通道海寧段,總投資25.43億元,也已順利開工建設,首座橋梁世紀大道橋已經開工。這個海寧史上最大的水運投資項目,因上面有滬杭高鐵、地面有滬杭高速、滬杭鐵路,下面有杭海城際、千島湖飲水工程,一環扣一環,交叉施工多、困難節點多,也堪稱史無前例。截止11月底已累計完成投資8.45億元。
海寧首條高等級航道——杭平申線海寧段
京杭運河二通道世紀大道橋效果圖
海寧地處杭州灣經濟區的中心區域,融入“大灣區”,打造“海寧港”,對海寧全方位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具有戰略意義。近幾年來,海寧大手筆推進區域內骨干航道提升改造,以進一步完善海河聯運航道網絡。硤尖線航道由六級航道直接提升改造至四級,實際船舶通航能力可達1000噸級,對于尖山新區的萬凱、恒逸和聯鑫板材等依托水運的企業,無疑是一個極好的消息。硤尖線養護提升工程,項目總投資10800萬元,是海寧歷史上航道養護投資最大的項目,也是近年來省級單個航道養護項目中資金力度最大的一個項目,省港航管理部門和海寧市政府給予了前所未有的支持。
硤尖線提升改造打通“海河聯運”最后一公里
打造“全省美麗航區樣板縣”
2016年初,海寧正式啟動了“美麗航區”創建活動,2017年起全面打造“美麗航區”升級版,轄區26公里航道成為全省首批美麗示范走廊,創建全省首個五星級美麗碼頭等等,航區水運環境全面改善。2018年2月,海寧航區獲評浙江港航行業“美麗航區”,同年12月,海寧榮膺全省首批美麗經濟交通走廊示范縣,成為嘉興五縣兩區唯一入選示范縣的縣(市、區)。
美麗經濟交通走廊
首批省級五星級美麗碼頭
中糧面業(海寧)有限公司碼頭
港口、碼頭、航道、船舶、站所組成了一道道獨特的美麗風景線,目前航區已構建起了“一環、三帶、三區、多特色”的沿河產業總體布局,逐步形成了以糧食產業為主的長山河產業帶,以新能源產業為主的硤尖線產業帶、以煤炭、建材等大宗物資為主的杭海線產業帶。除此之外,隨著杭平申線的建成,更是首次全面規劃杭平申線多式聯運發展培育水運產業,水運經濟正成為海寧的一張“金名片”。
泰山港滬杭高鐵特大橋段構出公鐵水
多式聯運綜合交通網
今年,海寧港航部門已基本完成轄區運輸船舶生活污水存儲裝置改造任務,轄區碼頭實現船舶生活污水接收裝置全覆蓋,并建起了船舶油污水集中處理站,解決了船舶生活污水上岸的“最后一公里”。同時大力推進碼頭岸電應用,2019年新增岸電樁11套,累計完成岸電樁安裝34套,實現了公用碼頭、大型企業自備碼頭、基層站所智能岸電裝置全覆蓋。海寧新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碼頭投入40多萬元首創“布袋除塵器”,開創了散貨類碼頭大氣防污染的先河。
打造碼頭環保升級版
岸電全覆蓋
站所的美更體現了服務轉型。今年,在杭平申線航道畔,海寧建成嘉興地區首個水運文化展示館和水運文化長廊,成為船戶、水運工作者心靈的棲息地。如今在海寧,港航管理檢查站成為了一道風景,港航執法隊伍成為了一批標桿,港航服務打造形成了一個品牌。硤石站成功創建全省十大最美示范窗口,袁花站成為嘉興首個基層海事黨建文化園和交通系統的特色基層黨建示范點,“潮鄉藍管家”正滲透至基層管理和服務的各個角落,成為海寧港航軟實力建設的新亮點。
水運文化展示館
海寧水運文化長廊
全省十大最美示范窗口硤石站
組建“潮鄉藍管家”服務隊
打造“互聯網+水運創新縣”
說起“新船幫”,海寧的船戶幾乎無人不知。在剛剛結束的第二屆浙江國際智慧交通產業博覽會上,“新船幫”作為國內首批智慧水運物流開創企業,帶著“互聯網+水運”領域的最新科技成果,第二次受邀參展。圍繞“智慧碼頭”為主題,重點展示了未來港口碼頭規劃、操作管理技術、創新驅動等智慧化升級的最新科技成果,得到了省、廳、市領導的高度肯定。
省領導蒞臨新船幫展區
省交通運輸廳領導關心新船幫公司發展
2016年4月,國內首家“互聯網+智慧水運”專業物流服務平臺“新船幫”上線并試運營,經過三年的培育和發展,以長江流域、京杭運河流域大宗貨物集聚地為中心輻射至全國,將傳統的航運物流、港口碼頭、公路短駁與互聯網相結合,廣泛鏈接水運物流企業、港口碼頭、船主、車主等行業資源,實現對水運物流產業鏈的整合。今年,隨著平臺下屬新船幫物流有限公司的成立,又一舉填補了海寧近10年里沒有航運企業的空白。
“新船幫”的發展是海寧智慧水運發展的一個縮影。從運輸轉向管理,海寧港航執法創新監管模式更多了一份“智慧”。自今年7月份開始,結合轄區碼頭環保設施專項檢查,全面運用釘釘“掌上執法”監管模式,省去了原先攜帶以及開具文書、手寫臺賬、電子錄入等一系列繁瑣程序,執法人員可以直接在線上進行操作,同時形成的執法記錄也會成為企業信用的記錄,大大提高了日常監管的效率。
全面運用釘釘“掌上執法”
如今,海寧港航實現了“靜態+動態”的水上管理,轄區已建成水上監控點72個,其中智能抓拍點2個,在嘉興地區建成首家水上應急指揮保障中心,并率先建立市政府層面的應急保障組織架構,定期聯合民間救援隊伍開展專項訓練,保護海寧一方碧水藍天。
海寧市水上應急保障指揮中心
海寧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范建祥說,“從首個內河集裝箱碼頭的建成,到首條集裝箱航線的開辟,再到首家集裝箱航運企業的成立和首艘集裝箱船舶的投運,這一個個水運發展史上“零”的突破,昭示著海寧水運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將走得更遠、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