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世界經濟重心仍向沿海地區不斷轉移,中國90%以上外貿通過海上運輸完成。近年來,作為中國港口企業海外擴張的開路先鋒,中遠海運港口在全球37個港口運營和管理288個泊位,其中197個集裝箱泊位,總設計年處理能力逾1.2億TEU,在全球碼頭行業的綜合競爭力和影響力持續鞏固和提升;招商局港口與達飛輪船訂立協議,達飛輪船擬將其持有的10個碼頭股權資產轉讓至Terminal Link。若交易完成,招商局港口的全球布局也將由目前的18個國家和地區擴至26個。
通過對中國港口2019年三季報數據的分析,比較歐洲有代表性的德國漢堡港、法國HAROPA港和比利時安特衛普港對中國的貨物和集裝箱貿易,中國是全球貿易的重要伙伴。在中美就第一階段經貿協議達成一致之際,中國港口上市公司將把握機遇、拓展業務、提升業績,海外港口企業也將加大與中國的海運貿易量,達成互利共融,共進共贏。
放眼全球,加快發展海洋經濟已成為共識。隨著更多中國港口企業提速海外布局,其港口發展或迎來新的機遇。
相關閱讀
或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2019年前三季度,業務與東南亞較密切的招商港口、廈門港務和北部灣港的凈利潤明顯增長,前兩者甚至同比三位數增長
國內港口:主業平穩,整合見效
經對中國港口上市公司2019年三季報業績分析,盡管增幅趨緩或者有所下跌,但總體業績表現不俗,在主業發展保持平穩態勢之時,港口資源整合帶來的協同效應顯現。
2019年前三季度,漢堡港與美國的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大增;中國與HAROPA港間的海運量增長;安特衛普港并未受到中美貿易摩擦的負面影響
海外港口:中美摩擦,歐洲受益
經對2019年三季度海外港口市場進行分析,發現中美貿易摩擦對歐洲港口而言,卻是一個發展機會。
2019年前三季度,漢堡港與美國的集裝箱吞吐量達到43.9萬TEU,同比增加33.6萬TEU,同比增長3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