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智慧物流的發展浪潮洶涌澎湃,如何在這場變革中搶抓新機遇,推動我國物流業轉型發展?1月3日,“交通強國智慧物流論壇”在浙江溫州舉行,來自交通運輸部相關司局、各地方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以及物流行業、信息化行業等領域的400多位專家、代表,聚焦新政策、新平臺,圍繞著“平臺蓄勢、數字賦能”的主題,共同探索智慧物流發展的新路徑。
新政策引領新機遇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交通強國建設綱要》(以下簡稱《建設綱要》),對交通運輸物流提出了要求:要通過優化運輸結構和物流組織模式,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要大力發展“互聯網+”高效物流,創新智慧物流營運模式,加速物流新業態新模式發展;要大力發展智慧物流,推動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超級計算等新技術與行業深度融合,推進數據資源賦能物流發展。
交通運輸部安全總監、水運局局長李天碧透露,《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描繪了新時代交通運輸發展的宏偉藍圖,指明了交通運輸發展的前進方向,吹響了交通強國建設的沖鋒號,交通運輸部一直高度重視智慧物流發展,近期出臺的多個政策文件都明確提出要加大信息化技術在物流領域的應用,積極推進物流數字化發展。
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司長徐亞華說,今年交通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加快培育交通運輸新動能,大力支持“互聯網+”運輸服務新業態。道路貨運業是現代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民經濟發展重要的基礎性服務行業,為支撐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推動“互聯網+”道路貨運新業態發展,是推進交通運輸領域平臺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對于引領帶動道路貨運行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促進物流降本增效具有重要意義。
據記者了解,2019年9月,交通運輸部聯合國家稅務總局在深入總結無車承運人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印發了《網絡平臺道路貨物運輸經營管理暫行辦法》及其配套制度,進一步規范網絡貨運經營行為,以新業態支撐帶動貨運物流業的集約高效發展。
目前根據試點監測數據,2019年,229家無車承運人試點企業整合社會零散運力211萬輛,試點企業車輛利用率提高50%,較傳統貨運降低交易成本6%-8%,平臺經濟、規模經濟效應逐步顯現。“下一步,我們將指導相關單位培育網絡貨運龍頭骨干企業,進一步完善網絡貨運新業態法規制度和標準規范,促進網絡貨運規范健康發展。”徐亞華說。
新謀劃助力新服務
在1月3日的論壇上,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國家物流平臺與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中國外運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物產金屬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移動(上海)產業研究院(中移智行)、國汽(北京)智能網聯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萬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普洛斯金融、滿幫(香港)有限公司、中儲南京智慧物流科技有限公司、廈門金龍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合肥維天運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12家單位在物流信息化建設等方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并發布了“平臺+服務”計劃。
據了解,“平臺+服務”計劃是國家物流平臺為貫徹落實《建設綱要》的相關要求,推動智慧物流發展的一項新舉措,旨在聯合行業各相關單位共同對物流產業鏈涉及的產品、服務、模式以及業態進行聯動創新,從而進一步提升平臺在綜合物流信息查詢、貨物動態跟蹤查詢、電子單證驗證服務、載運工具動態軌跡校驗以及物流交易支付支撐等方面的能力,目前已形成以增值服務商為主線的增值服務體系、以區塊鏈工作委員會為依托的創新協同治理體系、以數據核驗服務產品為核心的數字信用體系等三大服務體系。
記者注意到,首批有30家企業入選國家物流平臺增值服務商。服務商接入國家物流平臺基礎交換網絡,通過參與、共建國家物流平臺增值服務項目成為平臺生態圈成員,與平臺共同提升對外服務能力,擴大服務應用范圍。據悉,為推動物流領域廣泛利用區塊鏈技術優勢,構建可信生態環境,國家物流平臺擬成立物流區塊鏈公共服務工作委員會,開展區塊鏈物流領域政策研討、技術標準和跨鏈信息交換公共服務規則制定、區塊鏈應用服務研發和推廣等工作。當前正在推動區塊鏈技術在物流電子單證的驗證、存證方面應用的落地。該應用可促進貨運物流數據便捷地在政府監管、金融保險等領域的協同共享。據介紹,已有政府管理部門、事業單位、研究機構10家、區塊鏈技術服務商19家、物流信息服務商32家、物流信息服務應用單位20家、行業組織1家、個人專家14人成為籌備工作成員。
此外,國家物流平臺正在與相關合作單位共同制定物流電子運單數據真實性核驗標準。平臺可通過聯通行業權威數據,基于業務鏈相關節點關鍵信息與后臺數據進行實時比對,并將比對結果以服務的形式對外提供,最終形成行業數據驗真的共識,產生數據產品“云雁”。
新形勢呼喚新平臺
論壇上,業內專家表示,長期以來,我國國內物流行業一方面仍呈現“多、小、散、弱”的格局,各種運輸方式間缺乏有效銜接,信息共享不足,資源的綜合利用率不高;另一方面,“互聯網+”高效物流新業態蓬勃發展、經濟發展新常態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物流降本增效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求都對更大范圍、更高層次的物流信息共享交換提出了新的需求。
據統計,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成規模的物流信息平臺約有700余家。這些物流信息平臺的主要特點是區域多,全國少;局部多,全程少;探索多,應用少;數據多,服務少,最為關鍵的是經營多,公益少。
為解決上述問題,交通運輸部以“部省共建、以省為主”的模式,通過與浙江省交通運輸廳共同開展“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共享平臺”試點示范項目建設的方式,推進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以下簡稱“國家物流平臺”)的建設。2017年底,交通運輸部調整了國家物流平臺的建設思路,提出了“部省共建、以部為主”的建設思路,并委托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承擔國家物流平臺的運營和管理工作。2019年4月,在部綜合規劃司的指導下,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與浙江省交通運輸廳順利完成了國家物流平臺的交接工作和國家物流平臺系統的遷移工作。
目前,國家物流平臺在公益性、基礎性、開放性、權威性等多個方面開展了有益的嘗試,不斷提升服務能力,為行業提供基礎數據查詢和驗證服務,并依托已有數據資源制定權威數據服務標準并研發服務產品,積極推動平臺國際合作,完善平臺開放合作機制。
截至去年底,該平臺注冊用戶數達32386家,與13個國家、15個國際物流機構及組織建立了合作關系,實現全球幾十個港口間信息互聯互通;集聚、整合了信用、跟蹤、資源、綜合等四大類18種物流公共信息,發布了《交通運輸物流信息互聯共享標準》,涉及687項數據元、104項代碼集、68個單證和17個服務調用接口。
一孔之見
智慧物流建設應由“國家隊”主導
□ 王寅娜
隨著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加快向物流業滲透,傳統物流業向著智慧物流闊步前行。然而,雖然物流企業大多意識到“互聯網+”和大數據的重要作用,但單靠企業自身的力量實現信息化轉型升級困難重重,就目前看來,我國物流企業的“互聯網+”模式單一,信息化程度不高,一些專門的物流信息平臺領域則存在小、散、亂的特點,同質化競爭、惡性競爭嚴重。
在這種情況下,迫切的需要一個平臺,同時具有公益性、基礎性、開放性、權威性的特點,這必須要有“國家隊”來主導。首先,只有“國家隊”才有制定標準的能力。在智慧物流建設中,大數據是根基。大數據的收集、整理必須有一定的標準,少了標準,數據就無法共享、交換。標準的制定必須要由權威部門完成,只有“國家隊”才具備這個條件。其次,在大數據技術下,更多的數據將能帶來幾何量級的價值,而這一方面需要平臺具有一定的聚集能力,另一方面對平臺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平臺需要具有較強的技術能力。其三,就是平臺要有公益性的特點,數據完全公開、透明,不能因為一己私欲就厚此薄彼,而任何一個以營利為目的企業都會自覺不自覺的考慮自身利益,只有“國家隊”才有一視同仁的資本。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建設正是一種有益嘗試。
當前,國家對于物流業的重視程度已經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國家隊”的引領下,智慧物流將會帶給我們一個嶄新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