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區,這里也是海豚戲水區。對海水水質要求極高的海豚頻繁出現在深圳港水域,不少市民目睹后都感到十分興奮與自豪。
而在“深圳藍”的背后,離不開深圳海事人持續做好船舶大氣排放污染防治的擔當,更飽含著海事聯合當地和香港政府,用“海事藍”守護深圳碧海藍天的智慧和汗水。
政策落地 筑牢排放控制區防治基礎
大氣污染防治,是近年來老百姓最為關心的環保話題。在陸地上,汽車尾氣是大氣污染重要源頭,成為政府治理的重點。在海上,船舶尾氣同樣成為國家和沿海港口城市治理的重點。
“為了實現‘深圳藍’,深圳市很早就把船舶大氣污染作為治理的重點,而在治理過程中,海事部門功不可沒。”談起深圳市難得的碧水藍天,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員會有關負責人表示。
“從2015年底,交通運輸部發布《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京津冀)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區實施方案》(簡稱 《實施方案》),決定設立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京津冀)三個船舶排放控制區,并提出明確減排目標至今,深圳海事局通過‘換、替、合、防、收、備’六字訣對船舶‘上吐下瀉’造成的海洋環境污染實施全面治理,提前3年完成了《深圳市綠色低碳港口建設五年行動方案(2015- 2020)》,并提出到2020年底,船舶靠泊期間硫氧化物、顆粒物與2015年相比分別下降75%、40%的目標。”深圳海事局危管防污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兩地攜手 “綠色聯盟”應運而生
其實早在2016年12月,交通運輸部海事局便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環境局簽署《內地與香港船舶大氣污染防治合作協議》(簡稱《合作協議》),有效地落實了《實施方 案》中的相關要求,推動了區域船舶排放控制行動一體化進展。
在《合作協議》框架下,深圳海事局與部海事局積極溝通,為進一步有效推進深港兩地船舶排放控制行 動一體化進程,更好地服務國家“灣區經濟”和“一帶一 路”建設,2017年12月19日,深圳海事局聯合香港特別行政區環境局、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員會、深圳市交通委員會等三家單位合作成立了“深港船舶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室”,這是目前全國第一個船舶大氣污染防治方面的工作室。在船舶大氣污染防治應用研究與執法結合方面,填補了國內空白。
2018年,依托大鵬灣覆蓋深圳和香港水域的區域特點,深圳海事局提出建立由交通運輸部海事局、深圳市人民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環境局共同發起的“大鵬灣船舶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試驗區”,通過三方合作,進一步推動珠三角船舶排放控制行動一體化。
2018年12月,《船舶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區實 施方案》印發之后,深圳海事局也積極與香港海事部門溝通交流,通過整合統籌各方力量,努力搭建一個船舶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的“綠色聯盟”。
“綠色聯盟”建立之后,深圳海事局積極與香港海事部門合作,探索建立船舶排放控制區違法違規信息 通報機制,推動建立深圳轄區在航船舶深港聯合監測體系,協調建立深港兩地船舶排放統一監管標準,推進區域船舶排放控制行動一體化,兩地攜手打造綠色航運發展共同體。
攻堅創新 “神器”助海事檢測一臂之力
你知道海事執法人員是如何檢測船舶燃油的嗎?你是否還認為檢測船舶燃油還要深入船舶內部,提取燃油才能進行檢測?要是你還這么想,你就OUT了,如今利用燃油檢測神器,僅需120秒,就可以出結果!
這里所說的“神器”,就是無人機搭載移動檢測設備起飛,便可嗅探停靠錨地、在港船舶及在航船舶的尾氣排放,還可實現懸停探測、遠程探測,完成目標船舶在不同運行環境中的監測任務,獲取目標船舶在不同環境中的污染物排放濃度。
“相較于之前我們每天登輪收集需要檢測的船舶燃油樣品,面對燃油揮發性強、機艙溫度高、味道極不 好聞的‘惡劣’條件,有了‘神器’之后,我們‘幸福’了許多。”深圳海事局執法人員向記者介紹,在2019年第48個“6.5”世界環境日到來之時,深圳海事部門也向公眾展示了無人機、快速檢測儀等現代化監測監管設備,展現了深圳海事局在綠色航運方面的責任擔當和有效作為,得到了社會公眾的一致好評!
另一方面,深圳海事部門瞄準國際先進水平,攻堅克難,著力解決航行、靠泊、作業等情況下船舶排放的監測監管技術難關,在國內研究試驗存在空白的背景下,率先在鹽田港開展船舶排放監測監管技術綜合試驗,系統性地開展了基于嗅探式傳感器的岸基固定監測、紫外光譜遙測、紅外光譜遙測、無人機載移動監測等各種關鍵技術設備試驗,為實現深圳港船舶大氣污染排放有效監測監管提供技術保障。
防控配套 清潔能源 “落地生根”
“岸電的節能減排效果非常好,深圳轄區推行岸電使用,促進船舶減排,我覺得是特別有意義的。”談起岸電使用,深圳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給予深圳海事部 門高度肯定。
“船舶大氣污染的源頭在于燃料,卡住污染‘輸出口’十分重要。”深圳海事局工作人員介紹,除了緊握源頭之外,深圳海事部門還積極配合深圳市政府推廣岸電等清潔能源配套措施的應用,發揮專業優勢,協助船方和港口方解決岸電推廣使用過程中的難題。
除了使用岸電以外,使用LNG清潔能源也能有效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實驗證明,若一艘拖輪使用LNG清潔能源,以28年為一個周期,可以有效的減少排放氮氧化物3.6萬噸、二氧化碳2.5萬噸、二氧化硫17.8萬噸,相當于種植了18萬棵樹木帶來的效果。為此,深圳海事部門全力推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LNG加注中心作為“試驗區”發展的重點項目,持續提升LNG加注服務供給水平,推動轉型升級,為服務港航業綠色發展貢獻海事力量。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保護海洋環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未來,深圳海事部門還將繼續開展船舶排放控制措施落實工作,進一步強化船舶排放控制監測監管能力建設,持續提升大氣環境質量,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 藍天保衛戰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