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標新加坡,找差距,近年來,我市努力創新體制機制,全力提升通關效率。
去年以來,舟山市國際海事服務基地著力構建完善外輪供應制度體系、服務體系和市場體系,外輪綜合服務能力不斷增強。
一年跨出三大步:首創將錨地納入物料供應區域、舟山船舶供退物料通關服務平臺上線、開展首單外錨地綜合海事服務業務。
敢于先行先試,贏得一組漂亮數據:
去年,舟山外輪供應貨值實現22億美元,其中保稅船用燃料油17億美元,物料5億美元。
2020年,新年首日,央視將直播鏡頭對準浙江自貿試驗區秀山東錨地綜合海事服務、岙山石油儲運基地等油氣全產業鏈重大項目和關鍵環節,點贊浙江自貿試驗區開展綜合海事服務的效率,認為浙江自貿試驗區構建包括儲運、交易、補給在內的石油天然氣全產業鏈,為我國高質量發展“加油添氣”。
創新外輪供應制度,拓展舟山海事服務業
舟山地處我國東部海岸線和長江黃金水道交匯處,是我國南北航線和東亞航線的中間點,途經我國的7條國際主航線中有6條經過舟山海域。
坐擁黃金海域,又得浙江自貿試驗區之紅利,舟山海事服務業開展了一系列的探索。
除了保稅燃料油加注,舟山海事服務業還能做些什么?
“對標新加坡,舟山能做的事還有很多,外輪配套服務體系的再拓展是方向。”舟山市國際海事服務基地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沈毅斌說,長期以來,海關相關法律法規未明確將錨地作為監管區域,除人道主義補給等應急情況外,海關通常不允許在錨地(尤其是外錨地)開展生活物資、船用備件等物料供應業務。
而這能不能成為吸引國際船舶接受舟山海事服務業的突破口?
從去年下半年起,舟山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聯合舟山海關積極向海關總署、杭州海關爭取,要求將錨地供應服務從船用燃料油、桶裝船用潤滑油拓展至生活物資、船用備件等其它品類。
去年12月18日,舟山率先嘗試開展外錨地物料供應業務試驗。其間,7次錨地物料供應業務試驗為我市成功積累了經驗。
舟燃8在給外輪加油
舟山市國際海事服務基地據此制定出臺了《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國際航行船舶物料供應管理辦法》,去年10月23日,由浙江自貿區管委會正式印發,從制度層面明確將錨地作為物料供應區域。
同時,舟山市國際海事服務基地建設指揮部在2018年制定的《舟山開放錨地國際航行船舶物料供應業務監管方案》基礎上,啟動起草制定錨地物料供應監管操作規程,并不斷對其進行總結、優化、完善,以操作規程指導實際業務開展、以業務流程和管理模式優化推進操作規程的完善,積極探索符合發展要求、貼合市場實際、滿足監管要求的管理模式,為錨地物料供應業務常態化開展奠定基礎。外輪供應管理制度體系基本建立。
優化外輪供應體系,吸引國際航行船舶聚舟山
動動鼠標鍵盤,就可完成物料供船申報;在貨物送達、船長簽字蓋章后,上傳簽章后的申報單核銷,便完成了供船申報整套流程。
“坐在辦公室電腦前就完成了供應外輪物料的整套申報流程,一趟海關都沒跑。”舟山港海通港口服務有限公司報關員林婧旻說。以往的外輪供應申報,企業需要到不同轄區的申報窗口進行審批,很不方便。如今,企業通過平臺就可完成備案、申請物料、核注、無害化處理等相關流程,就連船長簽字環節也可在線上辦理,真正實現了船舶供退業務的無紙化。
實現外輪供應“零跑動”,得益于去年8月19日上線的舟山船舶供退物料通關服務平臺。該平臺不僅改變了監管模式,還提高了通關效率。
咬定“外輪供應”不放松,舟山市國際海事服務基地打出一系列配套服務組合拳:
緊抓保稅船用燃料油供應,通過試運行條帚門外錨地保稅船用燃料油供應,給予進入馬峙錨地供油船舶免費引航支持,放寬蝦峙門錨地、秀山東錨地供油限制等多項舉措,保障供油目標;
依托舟山港綜保區建立“區內保稅+區外非保稅”外輪供應倉儲基地,集聚了舟山烽旺船舶服務有限公司、浙江自貿區泰頓船務有限公司、舟山艾科船務有限公司、舟山紫金港外輪供應有限公司等一批外輪供應企業,首個面積5400平方米外供食品倉儲配送中心投入運營;
“一南一北”選定并啟用普陀臺貿物流中心有限公司碼頭、定海白泉奔騰建材公司碼頭作為錨地物料供應岸基服務站。
創新謀劃“一船多供”模式。“以往開展一單錨地綜合海事服務業務需要使用供油船、供水船、潤滑油供應船、一般物資供應船、交通船等至少5條服務性船舶。目前‘一船多能’‘一船多供’已納入錨地物料供應監管操作規程中,從通常5艘縮減至2-3艘。”沈毅斌介紹,提高速度的同時,增加效益。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外輪供應業務發展呈現喜人態勢,截至目前,舟山保稅船用燃料油供應量已經完成400萬噸。
提供高效海事服務,打造全球便捷海上驛站
去年11月22日,18萬載重噸的香港籍散貨船“KSL SEATTLE”,在馬峙錨地完成了燃料油加注、伙食物料補給、船員換班及船舶管理公司交接等多項海事服務,引得第三方關注。
招商局能源運輸(新加坡)明華代理有限公司等2家國際知名船舶代理公司給出評估意見稱,對標新加坡完成同類業務的24小時,效率基本持平,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去年12月12日,一艘馬紹爾群島籍5.7萬載重噸散貨船駛入寧波舟山港,在4.5個小時內完成了伙食補給、物料補給、燃料油加注等綜合海事服務,共節省約1萬美元噸稅、2000美元引航費和1萬美元租金。浙江自貿試驗區成功開展國內首單港外錨地綜合海事服務業務。
環環相扣,高效緊湊的業務流程背后是海關、海事、邊檢、港航、綜保區等部門通力合作,持續發力的成果:
舟山市港航和口岸局優先安排綜合海事服務業務港口調度,實行馬峙錨地引航費減半征收或全免,試行錨地物料供應試點碼頭、試點企業和“白名單”船舶管理制度;
舟山海關在實現業務申報全程“無紙化”基礎上,實行現場監管“前推后移”,將錨地物料供應現場查驗從錨地移至岸基服務站;
舟山海事局支持國際航行船舶以物料供應為進境、進港目的進行申報,優先保障綜合海事服務錨位,強化作業安全管理;
舟山出入境邊檢站實行寧波舟山港邊檢一體化服務監管,推出24小時預約查驗、外錨地查小船“誠信免檢”等便利化舉措。
舟山港綜保區管委會優先保障綜合海事服務業務作業計劃安排,加強調度監管服務……
“以錨地供應物料為突破口,打造一站式綜合海事服務,吸引更多國際航行船舶在舟補給,是浙江自貿試驗區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途經舟山國際航行船舶的現實需求。”舟山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副局長丁濤說,從單一的供油業務走向多項業務疊加,多種企業組合,是改革的綜合效應。
集聚要素拓產業鏈,提升外供市場主體服務能級
去年12月3日上午8時40分,中石化浙江舟山石油有限公司的物資供應船,裝載著價值約3萬美金的各類物資,離開臺貿碼頭駛往馬峙錨地。1小時后,物資供應船靠泊外輪“海之星88”左舷,將物資吊裝上船;爾后,中石化的供油駁船靠泊外輪右舷,開始供應船用燃料油。
依托綜合海事服務,中石化浙江舟山石油有限公司從單一燃料供應向食品、物料、備件等綜合供應服務拓展,將陸上的“易捷”品牌延伸至海上,提升了公司船供油業務的綜合競爭力。
開辟錨地供應新興市場,集聚航運要素,拉長海事服務產業鏈,外輪供應市場主體服務能級不斷提升。去年,我市引進了日本蔚星、新加坡艾科船務、新加坡誠信船務、上海聯凱等5家國際知名外供企業。截至目前,全市物料供應企業數量達到57家。
除物料供應之外,船員換班、航修、交還船相關等海事業務同時跟進,為國際航行船舶提供一站式服務保駕護航。
據海運圈網對全球商船的AIS大數據的研究,2018年經過舟山海域的國際航行船舶達10.7萬艘次,是經過新加坡的商船數量的1.32倍。其中,途經舟山的船舶外輪數量8.4萬艘次,占比78.5%。
風好正是揚帆時,不待揚鞭自奮蹄,開拓外供市場,路越走越寬,舟山國際海事服務基地正朝著發展目標篤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