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洞察航道,數字編織未來。春節以來,長江瀘州航道局利用數字航道系統對轄區航道,通過信息化手段為行輪保駕護航,疫保暢工作增添了“硬核”力量。
轉變維護方式 降低感染風險
戰斗在抗疫一線的白衣天使正在為救治患者而拼搏,分秒必爭,不曾停歇;堅守在生產一線的航道職工正在為航道暢通而奮戰,夜以繼日,不曾懈怠。
“長江合江航道處,數字航道監控平臺顯示臨江鎮#5航標發生了漂移,請立即確認并做好出航準備。”
2月8日上午10點,當天值班人員羅晟在數字航道系統上發現臨江鎮#5航標發生了漂移報警,立即通知基層航道處并開展故障分析確認工作。在確認了是真實報警后,羅晟很快下達了航標失常恢復一級報警任務。合江航道處船舶班組快速響應,立即出航,但失常航標一直向下游漂移,羅晟便通過數字航道動態監測平臺跟蹤觀測航標的當前位置,并實時向船舶班組通報。當航標漂移至洞賓溪水域時,船舶班組終于逮住了它,并在最短的時間內對失常航標進行了恢復。
“謝處長,你看那個水位站數據好像不對喲?”看著數字航道動態監測平臺,曹悟立即引起了警覺。
2月6日,局值班室開展電子巡查時發現,榕山航道處轄區佛子嘴自動水位站出現數據上報不及時、斷斷續續上數的情況。隨后,船舶班組出航進行檢查。到達現場后,船員們發現該水位站硬件設備正常,未遭損壞,電力穩定,大家對此感到百思不得其解。這時,船員楊忠全靈光一閃,“該不會是網絡鏈路出現了問題吧?”通過現場仔細分析測試,原來真的是網絡通信模塊出現了不間斷失常問題。“找到了問題,就好辦了。”楊忠全興奮地說。他們立即把這個檢查結果上報,謝輝副處長緊急與施工單位和通信運營商溝通后,反復排查問題,進行遠程處理。最終,該自動水位站于2月8日恢復了正常。
據了解,春節以來,該局共安排了32人次參與數字航道監控中心值班值守,處置動態監測平臺上一級報警2次、二級報警21次、三級報警261次,通過數字航道平臺調移航標48座次。目前,該局數字航道智能航標終端安裝543套,智能航標覆蓋率為100%,正常率也達到了100%,真正實現了“遠程看、坐著管”。
轉變服務方式 履行公益職責
面對疫情,每個航道職工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而數字航道監控平臺,卻悄然成了航道公益服務的“幕后英雄”。
服務方式的改變,在于該局積極利用數字航道平臺分析預判河床變化和航道演變,及時組織淺險水道疏浚搶通方面。
長江干線航道是橫貫祖國東中西部的交通大動脈,極具重要的政治、經濟、軍事意義,疫情下的航道暢通和航運安全更為重要。春節前后,該局轄區航道小米灘、叉魚磧、廟角磧等水道先后出現淤積,淺情嚴重。疫情要防控,保暢要繼續。該局在長江航道局的精心指導和長江重慶航道工程局的大力支持下,先后組織11艘疏浚、泥駁、交通等船舶分別在瀘州小米灘、合江叉魚磧等淺險水道開展維護性疏浚和應急守槽,施工水域的航道探測又讓數字航道系統“大顯身手”。
2月8日,該局數航辦技術人員分析叉魚磧水道維護性疏浚自檢測圖時,發現該水道淤積體下移,且有進一步惡化趨勢。為準確掌握航道變化情況,局值班室迅速聯系航道測繪處應急預備隊趕赴現場開展測量,進行水下地形資料的采集。測量后,技術人員利用數字航道空間數據庫系統,對測量數據進行高效處理,迅速得到該水域的最新測圖,為接下來的疏浚方案調整提供了最新的數據支撐。
據了解,春節以來,基層航道處累計對淺灘水域探測105次,為各淺灘的疏浚施工動態調整及設計變更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
服務方式的改變,還在于為船舶用戶提供需求方面。春節以前,為切實提高社會服務質量,該局堅持每月上門走訪船東和港航企業,了解用戶需求;春節以后,該局運用數字航道平臺收集征求船東企業對航道維護的意見,將“上門走訪”轉變為“電子走訪”。
轉變辦公方式 減少人員流動
疫情防控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減少人員流動,控制病毒感染源。
2月9日,該局領導班子利用學習強國會議平臺召開了春節以來第一次黨政聯席會,就如何貫徹落實上級要求、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確保轄區航道安全暢通工和職工隊伍穩定等工作進行了部署安排。2月11日,該局又以視頻形式召開春節以來第一次生產調度例會,就疫情防控和航道保暢通工作提出了計劃要求。為了切實做好疫情防控期間的主業生產工作,該局還利用電話、網絡等方式積極與海事、設計院等單位聯系,溝通商議疏浚、科研、維護等相關事宜,保證了航道維護管理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
疫情防控期間,該局還積極加強職工網絡安全教育,號召職工提高網絡安全防護意識,不點擊不明網站鏈接,不打開不明來歷郵件和文檔,嚴格落實網絡信息日報告制度和值班值守制度。通過VPN遠程辦公等方式與電信、聯通等通信技術保障單位保持溝通聯系,保障了信息服務、網絡鏈路的安全通暢,為數字航道系統的全面監測與運行調度構筑了一道道堅實的“健康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