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探尋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中國港口自動化、智能化、無人化發(fā)展的趨勢,2020年2月27日下午14時至16時,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聯合上海舶云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共同舉辦“新冠肺炎疫情下港口智能化發(fā)展啟示”線上研討會。
港口是我國貨物運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進出口貿易的重要門戶。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以來,港口業(yè)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yè),由于工作人員返崗受限等情況生產效率受到了較大影響。但同時,智能化港口的創(chuàng)新應用順勢而上,有些科技公司推出智慧港口遠程作業(yè)系統,保障了港口貨物的正常流轉,成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港口穩(wěn)定復產復工的有效支撐。
與會專家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港口智能化管理目標的實現提出了更高和更迫切的要求,隨著新技術加快應用,智慧航運新生態(tài)正在形成。
智能化技術為港口抗疫、穩(wěn)產提供支持
據了解,在此次疫情中一些智能化應用較成熟的地方港口,一方面在疫情面前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抵抗疫情的蔓延,另一方面也利用了成熟可靠的智能化技術,減少人員接觸,保證業(yè)務指令的正確性和及時性,確保了港口的正常運作。
江陰港使用上海舶云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股東煙臺華東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開發(fā)的智能散雜貨碼頭系統GCTOS在此次新冠疫情中發(fā)揮了很大作用。1月份江陰港貨物吞吐量平穩(wěn),在保證港口日常運轉的同時,還為湖北轉運了39.78萬噸鐵礦石,保障了疫區(qū)物資供應。
“我們與國內一流的港口機械制造企業(yè)振華重工緊密合作,致力于打造無人裝卸、無人堆場、無人理貨、無人閘口和冷藏箱數據自動采集系統等各場景下無人化項目產品,并且在5G、大數據等新技術的支撐下,不斷改進產品算法,從而全面實現港口的智慧化、無人化?!?上海舶云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龔浩江介紹。
疫情應對催生港口智能化管理新需求
上海振華重工智慧產業(yè)集團總經理楊海勝表示,目前振華已經收集到了有關疫情方面產生的用戶需求。全球各地區(qū)港口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此類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時,尚缺乏足夠信心和完善的應急響應機制。楊海勝預計,這一點會催生新的市場需求,例如閘口的無人值守/自動過閘、堆場無人作業(yè)、無人理貨、岸邊船公司和碼頭業(yè)務轉向非接觸式等信息化建設需求。
上海海事大學科技處副處長沙梅認為,新冠肺炎疫情下,貨運活動的突然放緩和港口經營的不確定性增加等突發(fā)擾動因素對港口智能化管理目標的實現提出了更高和更迫切的要求,同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遠程辦公、在線優(yōu)化決策等。
智慧航運新生態(tài)正在形成
龔浩江認為,港口行業(yè)的高質量發(fā)展需要合理布局,在保持特色的基礎上不斷提升服務才是提高港口競爭力的核心。當前,國內港口非裝卸業(yè)務占總收入的比例日益提高,這意味著今后的港口將不再是僅僅提供一個裝卸轉運的場所,而是真正發(fā)揮物流體系中的樞紐作用,將通過各種有效的數據融入物流體系,并使整個物流體系更加順暢、高效。
近年來,全國范圍內“一省一港”的集團化整合已經在各地實施,這對管理、數據的統一提出了要求,也加快了港口智慧化、智能化的建設步伐。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qū)塊鏈等新技術發(fā)展并與航運業(yè)結合,尤其是近年來國際航運發(fā)展模式發(fā)生重大轉變的時間窗口,智慧航運新生態(tài)正在逐步形成。
中國華糧物流集團北良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閆圣翰認為,智慧航運不單純涉及港口的運行,還包括貨主、船代、貨代,以及船隊等方方面面。未來,圍繞著港口生態(tài)圈的各方如何進行互利互惠,形成良性運轉,保證資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是港口智慧化層面下一步需要考慮的重點。
沙梅認為,當前急需加快、加強港口在信息系統、大數據分析和優(yōu)化決策方面的智能化建設。這方面的市場空間很大,要求很高,如何將港口智能化的基礎理論研究、應用研究、創(chuàng)新和商業(yè)化有機結合,是新的挑戰(zhàn),也是新的機遇。
延伸閱讀
中國經濟信息社是新華社直屬機構,是新華社經濟信息一體化管理和經營的責任主體,全面負責新華社經濟信息采集、產品生產、市場營銷和用戶服務等。
上海舶云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SZ.002331),銷售集團港航信息化、雷達智能安防等產品,運營“www.99mizi.com”網站。
文章來源:港航視界(ID:ganghangshij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