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首個航道養護“品質示范創建工程”復工
3月2日,記者從杭州交通港航部門獲悉,浙江省首個航道養護“品質示范創建工程”——淥渚江航道養護改造工程完成所有復工審批手續,正式復工建設。截止目前,工程已完成防控體系建立、施工人員排查、防控物資儲備、應急流程設置、防控臺賬建設、安全生產條件核查等各方面工作,全力確保工程復工建設和疫情防控兩不誤。
淥渚江航道養護改造致力于打造“品質工程”和“美麗航道”示范創建工程。工程起于打石山上游富陽南方建材有限公司碼頭附近,終于淥渚江與富春江的交匯處,航道里程約4.51km。主要建設內容為護岸工程、疏浚工程、防撞警示樁工程、航標工程及防洪堤護坡工程,整個工程計劃工期為14個月。
據介紹,針對新型冠狀肺炎疫情實時情況,為保證工程能順利復工,杭州交通港航部門早在年前就積極與工程方協調,要求其加強監督與管理。施工單位也立即成立由項目經理、項目副經理、安全負責人、試驗負責人及技術員組成疫情防控工作小組,統籌安排各項疫情防控工作。疫情防控小組立即編制了淥渚江航道養護改造工程疫情防控工作和復工生產方案及各項應急預案,并完成了防護口罩、消毒片、消毒液、紅外測溫儀、體溫計等疫情防控用品的配備工作。
2、福州港江陰港區6#、7#泊位工程有序復工
3月2日,記者從福州港務集團獲悉,福建省重點建設項目福州港江陰港區6號、7號泊位工程日前完成復工準備工作,有序恢復現場施工。
據介紹,為做好疫情防控,該項目復工前開展了疫情防控評估,制定了疫情防控預案,嚴格落實全員健康登記制度、防疫物資保障,加強場地、用餐和住宿管理等工作,做到復工和疫情防控兩不誤。目前項目返工到崗人員40人,進場6部自卸車,3臺挖掘機,3臺裝載機,灑水車1部,進行后方回填海砂轉運。
據悉,該項目規模為建設2個5萬噸級集裝箱碼頭泊位(碼頭水工結構按靠泊10萬噸級集裝箱船舶設計)以及相應配套設施,建成后將大大提高江陰港區集裝箱吞吐能力,促進當地海洋經濟發展。
3、兩江新區果園港首條出口商品車滾裝船順利發航
記者從重慶兩江新區獲悉,近日載有539輛外貿出口商品車的“民眾”號滾裝船在兩江新區果園港順利發航,將運往上海港中轉。據悉,這是重慶本地商品車主機廠2月20日先后復工復產后,由果園港發出的首條出口商品車滾裝船。
據悉,第一時間收到主機廠物流公司有出口商品車集港裝船信息后,果園滾裝公司主動與船公司、公路運輸單位等相關企業溝通協調,按照“客戶先行自查、港口如實申報、防疫現場檢測、港航審批裝卸”的作業規程,并嚴格按照當地政府的要求,對涉及的船員、駕駛員等人員進行了事前排查和報備,協調供方單位加快上水積壓滾裝船的卸船進度并調整作業計劃,作好如期裝船準備。在港航、海事、防疫等部門的支持下,該批次出口商品順利完成集港,并安全裝船如期發航。
據悉,本次出口商品車的成功啟運,不僅滿足了客戶單位及其主機廠在特殊時期的物流需求,而且檢驗了果園滾裝公司在疫情防控條件下,確保出口商品車水運通道安全、有序、暢通的運行機制和綜合能力,為全力做好商品車水運物流通道保障奠定了基礎。
位于重慶市兩江新區的果園港在嚴密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時,盡力保證港口正常生產,通過開辟“綠色通道”、上線“無紙化平臺”等舉措,努力實現港區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兩不誤。
4、長沙新港復工復產報福音
武漢發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后,作為水岸對外的重要“窗口”, 湖南長沙新港有限責任公司遭受自2003年投產以來最為沉重的打擊。但該港2月6日起部分復工,上下防控,齊心協力一手抓抗疫,一手抓生產,前2個月共吞吐集裝箱1.2萬標箱,件雜散貨64萬噸,滾裝汽車3145輛。這是該港復產后傳報的福音。
長沙新港復產后恢復了長沙水運通道的暢通,之前受疫情影響滯留在港的湖南、江蘇、安徽、上海等省內外籍船舶安全離港;進出港的船舶密度逐日增大,港口呈現一派繁榮景象。
防抗疫情以來,港區內工作人員堅持對吊車、碼頭框架樓梯等區域進行噴灑消毒;碼頭邊,碼頭門座式起重機揮舞長臂,裝卸著鋼材上船。
長沙新港相關負責人介紹,受疫情影響,前期港口及附近錨地70多艘船舶,達15萬余噸貨物待卸。從2月6日開始,該港在確保疫情防控安全和生產安全的前提下實現了碼頭部分生產作業,及時組織對集裝箱、鋼材、礦石、原材料等重點物資裝卸。
“預計3月份集裝箱,件雜散貨物吞吐量,滾裝汽車量都將進入旺季,迎來港口彌補損失的良機。”長沙新港負責人頗有信心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