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上午11:00,裝載寬度達120.48米、價值約4.1億元海工模塊的馬耳他籍“馬林”輪(英文船名:BLACK MARLIN),在長江引航中心3名引航員的通力合作下,安全引領出江駛往新加坡,讓企業吃下復工復產“定心丸”。
馬耳他籍“馬林”輪船長217.8米,型寬42米,型深13.3米,是一艘專門用于運輸超大件貨物的半潛特種船,裝載超大型貨物時可以進行下潛裝載作業,將裝載的貨物通過他船協助慢慢“塞進”船體,其下潛深度可達18.46米。
本次裝載的海工模塊是由江蘇南通吉寶船廠生產的全球新型深海半潛鉆井平臺的底座,由6個大型柱體連接而成,猶如一頭巨大的“六腳獸”。其寬度達120.48米,重約1.5萬噸,其重量和尺寸在國內首屈一指,并且屬于高附加值海工產品,價值約4.1億元人民幣。本航次由半潛特種船“馬林”輪運往新加坡,再進行上層建筑和其他鉆井平臺設備的安裝。
據悉,該產品原計劃于2月8日進行半潛作業并運輸出口,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相關作業隨之擱置。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出現積極變化,作為第一批獲得復工復產許可的南通吉寶船廠迫切希望產品能夠盡快完成裝載作業,出口新加坡。長江引航中心結合當前形勢和要求,認真研究船舶出口引航實施方案,全力支持企業復產復工。
由于本次裝載的海工模塊體積大、噸位大,裝船后各伸出船舶左右舷39.24米,水面以上最大寬度達120.48米、最大高度達42.7米。模塊裝船后,伸出船體的部分不是一個點,而是多個面,容易受風影響產生船位漂移,再加上該輪裝載海工模塊后在長江水域航行時既不能追越他船,又不能被追越,導致引航操作更加困難,對引航員來說,困難重重、如履薄冰。
長江引航中心組織專家力量,開展技術攻關,認真研究船舶引航出江可行性方案和安全措施,選派經驗豐富的資深引航員執行本次引航任務,并充分考慮引航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變數,做到未雨綢繆,以確保引航安全萬無一失。
3月2日下午,長江引航中心專門安排引航員提前登輪熟悉船況,并與船方仔細商討,確定次日的引航方案。3月3日天還沒亮,引航員就開始為開航做好各項準備工作。早晨6:00,“馬林”輪從江蘇南通按時開出,由于江面風力較大,給本來就已經困難重重的引航操作帶來新的難題,一路航行可謂“險象環生”。但是,3名引航員憑借著過硬的本領、把各種風險化解于無形,于上午11:00順利完成出江交接。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復工就是穩企業,復產就是穩經濟,長江引航中心安全引領“馬林”輪順利出江,讓價值約4.1億元人民幣的高附加值海工產品成功出口海外,以實際行動讓企業吃下復工復產“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