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再推十舉措支持企業復工復產
近日,上海海事局在前期實施相關舉措的基礎上,再推出全力防控疫情、支持服務企業復工復產十項服務舉措。
這十項舉措具體是:簡化證明事項告知承諾辦理手續、延期繳納規費、推行包容審慎監管、服務水上重大工程建設、推行“遠程監管”新模式、修復信用信息、推行船員在線培訓考核、推行“無接觸”政務服務、推行政務服務“郵寄辦”、開辟“綠色通道”保障重點物資運輸暢通等。
其中,疫情防控期間,因受疫情影響,港口建設費繳納義務人在法定期限內繳款有困難的,可依法申請延期繳納,依法準予延期繳納費用的,最長期限不超過3個月。對于違反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秩序的違法行為的處罰,若在法定期限內繳納罰款有困難的,可依法申請延期,免予收繳滯納金。
對于重大工程水上水下活動許可證過期的,上海海事局表示,在建涉水工程因疫情原因造成水上水下活動許可證有效期屆滿未及時續辦的,但相關施工條件、環境等要素未發生變化,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得到有效落實,并滿足疫情防控要求的,其持有的許可證有效期自動延期至疫情結束。
煙臺海事深化服務助力涉水工程復工
3月2日,煙臺海事局推出在線咨詢、網上辦理、減免水工程相關手續手續、容缺辦理等服務轄區涉水工程復工復產6條舉措,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對涉水工程帶來的不利影響。
記者了解到,煙臺海事局在成立通航服務先鋒隊,開展業務政策在線咨詢、實施“不見面”網上辦理、推動建立遠程評審模式的同時,開通了綠色通道容缺辦理,對于船舶、船員、船公司等相關證書到期,因疫情原因無法及時換發的,允許辦理人出具合理情況說明和責任承諾書后,待疫情緩解后補交材料。
此外,煙臺海事局還啟動多級快速聯審制度,針對重點項目、重點企業指定服務專員對接,提供全程“點對點”便捷多元服務,并優化內部審核流程,啟動快速受理、在線聯審的精簡審批模式,進一步推動縮減審批時限,為企業復工復產提速增效。
太倉海事全力保障電煤船運輸通暢
3月2日,華能太倉港務有限公司碼頭一片繁忙景象,滿載電煤的“中昌舟山”輪正不斷卸貨。太倉海事局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局嚴格落實上級部署要求,保障重點企業復產復工,春節以來,共保障華能太倉港務有限公司完成電煤運輸220萬噸,其中運往湖北的煤炭共計13萬噸。
華能太倉港務有限公司碼頭年煤炭吞吐量約3500萬噸,是長江電煤江海聯運的重要節點,受疫情影響,多數外地員工無法正常到崗上班,運輸船舶也明顯不足。在了解到企業困難后,太倉海事局第七黨支部“防疫情、保安全、保暢通”臨時黨小組多措并舉,全力保障電煤船運輸通暢。
據悉,太倉海事局還主動開通電煤運輸船“綠色通道”,簡化審批流程,優先保障電煤運輸船舶直靠碼頭,保障船舶快進快出。
天津港集團“三大重點工程”加速推進
3月2日,記者從天津港集團了解到,天津港戰“疫”生產兩不誤,加速推動天津港北疆港區C段智能化集裝箱碼頭、天津港北港池海嘉汽車滾裝碼頭、天津港高沙嶺港區10萬噸級航道一期工程“三大重點工程”的復工與建設。
其中,天津港北疆港區C段智能化集裝箱碼頭、天津港北港池海嘉汽車滾裝碼頭兩個工程均于2月25日正式復工。當前,天津港集團全力嚴把現場施工疫情防控各道關口,與各合作方不斷優化方案。全體施工人員馬不停蹄與時間賽跑,盡力把損失的時間搶回來。
據介紹,天津港北疆港區C段智能化集裝箱碼頭項目預計總投資57億元,碼頭岸線總長1100米,按照20萬噸級集裝箱泊位設計能力建設三個智能化集裝箱泊位,建成后可滿足目前世界最大集裝箱船舶靠泊作業。天津港北港池海嘉汽車滾裝碼頭項目設計年吞吐量50萬輛商品車。
天津臨港產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科信設施部部長王翀表示,截至目前,天津港高沙嶺港區10萬噸級航道一期工程航道疏浚已完成工程總量的近70%。年底完工投入運營后,可大大提升天津港高沙嶺港區通航等級,更好服務雄安新區建設和京津冀協同發展。
甬舟鐵路金塘海底隧道恢復海上鉆探
3月2日下午,隨著海上鉆探平臺“海勘8”號第一根鉆頭緩緩入水,甬舟鐵路金塘隧道海上鉆探正式復工。
“比我們預期復工時間快了很多,從提出申請到完成安全技術評審,再到船舶、船員就位、最后鉆探平臺正式開工,我們一次都沒跑就把這些事情辦成了。不僅節省了人力和時間成本,更重要的是沒有因為疫情影響到整個工程進度。”甬舟鐵路金塘隧道海上鉆探項目經理師超滿臉興奮地說。
甬舟鐵路設計全長77公里,采取“橋+隧”組合方式,其全線控制性工程,金塘海底隧道全長16.2公里,海底盾構段長10.87公里,隧道最大埋深達78米,為世界上最長、承受水壓最高,同時也是國內首條海底高鐵隧道。“如不按計劃開工,不僅每天產生十幾萬元的費用支出,更重要的是鉆探沒有完成,隧道設計方案的基礎資料就收集不全,無法完成項目的初步設計,直接影響到整個甬舟鐵路項目的推進。”師超說。
為了減小疫情對該項目的影響,爭取復工時間,2月25日下午,寧波海事局通過智能平臺開展遠程技術評審,身處武漢、大連、杭州、舟山、寧波等地的業主、施工單位、專家等20多人打破地域限制,進行了“不見面”但能“面對面”的交流探討。不僅如此,施工單位申請辦理水上水下施工許可、船舶進出港報告、船員任解職全部通過網上辦理,甬舟鐵路金塘隧道海上鉆探復工全程實現“零次跑”。
“在后續的現場監管中,海事部門也將通過“深藍智享智控平臺”以及遠程監控等方式開展“零接觸”檢查。”寧波海事局通航管理處負責人介紹,該工程復工后,寧波全市17個省市重點涉水工程項目已復工15個,復工率近九成。
廣船國際迎來疫情期間首船開建
3月1日,筆者從廣船國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船國際”)獲悉,該公司為美國PANGAEA公司建造的9.5萬噸冰區散貨船首制船開工,這也是廣船國際在疫情期間開工的首艘船。該船的開工,體現了船東、船檢對疫情期間廣船國際復工復產工作的信任和支持,也向經營生產傳遞了積極信號,對于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與生產經營攻堅戰具有重要意義。
據悉,該船是美國PANGAEA公司訂造的“2+2”艘Ice-1A級9.5萬噸冰區散貨船中的首制船。該系列船總長229.50米,型寬38米,型深21.3,設計吃水12.3米,結構吃水15米,適用于裝載散裝貨物,如煤、礦砂、谷物等,共有7個貨倉,為遠洋航行的散貨船,入級挪威船級社(DNV GL),破冰能力達到DNV GL冰級規則中的Ice-1A級,最低溫度至-20℃,可破0.8米厚的冰層正常行駛。
PANGAEA公司(Pangaea Logistics Solutions Ltd.)創立于1996年,是一家全球知名的綜合性航運物流公司,截至2018年,其自有及部分持有船隊已包括18艘常規/極地散貨船,總部設于美國羅德島紐波特,并在雅典、哥本哈根和新加坡設立經驗豐富的專業管理團隊,致力于為客戶提供綜合性的運輸服務,是冰區散貨船運營行業的領導者。
山東淄博內陸港正式啟動
3月2日,山東淄博市人民政府與山東省港口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暨淄博內陸港啟動儀式以視頻聯動方式在青島、淄博兩地同步舉行,淄博內陸港首列“淄博—黃島”五定班列鳴笛開行。班列的開行把山東港口搬到了淄博企業家門口,推動了淄博地區資源貨源和山東港口班列航線優勢互補、無縫對接,為淄博進出口企業構建了更加通暢、高效的物流通道。
據悉,根據協議,雙方將以淄博保稅物流中心為基礎合作建設淄博內陸港。淄博保稅物流中心占地面積571畝,總投資10億元,已經通過國家聯合驗收組正式驗收并注冊登記、封關運營,基礎設施及機械設備完備,具備內陸港基本功能。山東港口青島港先后開通了青島至淄博東、金嶺鎮、湖田等站點的班列,淄博市與山東港口業務聯系日益緊密。
通過戰略合作,山東省港口集團將與淄博市資源共享、互相促進、共謀發展,聯合打造“一帶一路”國際物流樞紐城市,更好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
下一步,山東省港口集團將以山東港口陸海物流集團為平臺,復制膠州、棗莊陸港監管模式,加快推進在途監管、查驗、運抵發送等多式聯運陸港功能落地,合力推進淄博地區班列穩定增量,將淄博保稅物流中心打造成魯中地區物流集散中心,并優化淄博地區班列運行路徑,助推淄博地區新舊動能轉換、綠色經濟發展。
宜港集團枝城港“雙通道”
保障春耕物資發運
3月1日,宜港集團枝城港附15碼頭復合肥裝船作業現場忙而不亂。當日,經過浮吊司機、輔助掛鉤人員全力配合,宜昌鄂中化工850噸復合肥裝船完畢,順利發往浙江臺州。
目前,春耕備耕正處于關鍵時期,為了滿足支農物資發運需求,枝城港全力以赴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產。該港成立工作專班,明確專人對接,對化肥等重點物資開啟綠色通道,采取優先申報計劃、優先落實車船、優先組織作業的措施,立足鐵路裝車和水路裝船發運“雙通道”精準發力,確保消毒測溫嚴格規范,溝通協調無縫對接,現場作業井然有序。
據介紹,2月份,枝城港通過鐵路、水路共發運春耕物資2.3萬噸,全力保障了疫情期間宜化楚星、宜昌鄂中化工等化工企業支農化肥發運暢通,進一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助力浙江、江西、江蘇、廣西等地春耕農業物資應急保供。
今年連云港中歐班列開行突破120列
近日,一列滿載著電子產品、機械配件、日常生活用品等貨物的集裝箱班列在連云港中哈物流基地整裝待發,其終點站是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這是連云港中歐班列2020年開行的第122列。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不少外貿企業停產停工,加上國內公路運輸停滯,海運、空運物流不暢等因素,過境、出口集裝箱集港較為困難,中歐班列貨源一度面臨著“斷流”。
“為保障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暢通,穩定中歐班列運營,我們改變運營策略,主動靠前服務。”連云港中哈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斌介紹,海關、鐵路等部門也積極行動。為提速通關效能,連云港海關實行網上辦單模式,在多式聯運監管區域內,為集裝箱過境出口業務開通綠色通道,實現即到即檢、快速通關;鐵路部門積極做好空車配送支持,為班列發送提供運力保障。各部門的一系列舉措給客戶吃下了“定心丸”,也進一步促進了連云港中歐班列業務的穩定增長。2月29日,連云港中哈物流基地的裝車作業線晝夜裝車突破200車,為近一年來新高。
劉斌表示,在做好貨源穩定的同時,他們嚴格貫徹上級要求,全面開啟“無人作業”模式、啟動網上辦單業務,堅持防疫生產‘兩手抓’‘兩不誤’,全力保障通道運行安全。
據統計,中哈物流基地1-2月份累計完成國際班列裝卸車10006標準箱,同比增長81.6%,進出場集裝箱34450標準箱,同比增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