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國共有物流相關法人單位40萬家左右,從業人員超過5000萬人,預計2019年社會物流總額近300萬億元。
物流業對當前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支撐作用,但該行業也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較大的領域。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高杲今天(6日)在新聞發布會表示,當前,重點是要解決物流企業面臨的復工復產障礙和經營成本壓力問題,支持物流業盡快恢復正常運行。未來一段時間,要著力推動建設安全高效的物流運行體系,進一步增強物流業應對外部沖擊和服務國民經濟的能力。
高杲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抓好相關政策落實,支持和引導物流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加大對物流業運行的動態監測,促進物流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
高杲透露,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在抓緊啟動2020年的國家物流樞紐、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等重大項目的建設。通過推動這些重大物流基礎設施項目開工建設來帶動相關物流企業加快復工進度。同時也支持和鼓勵地方對復工的物流企業和新開工的重大項目優先協調供應防疫物資,促進物流企業順利的復工復產。
目前,全國共有物流相關法人單位40萬家左右,從業人員超過5000萬人,預計2019年社會物流總額近300萬億元。
新聞發布會上,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介紹,由于處在疫情防控和服務保障第一線,交通運輸行業受疫情影響也相對較重,客貨運量大幅下降、企業虧損持續加大、從業人員收入大幅下滑、項目建設進度滯后、產業鏈供應受阻。
劉小明公布了一組數據,2月份鐵路、公路、水路、民航的客運量下降了79.9%,貨運量下降了26.5%,出租汽車(包括網約車)接單量、運輸量下降了85%。貨車司機、出租汽車司機群體的收入都在大幅下降。
劉小明說,為保障疫情防控期間交通運輸業平穩健康發展,黨中央、國務院多次作出安排部署,在減稅降費、金融支持、財政補貼等方面出臺多項政策,特別是3月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題研究確定了支持交通運輸、快遞等物流業紓解困難加快恢復發展的多項舉措。
劉小明表示,無論是物流業的復工復產還是快遞業的復工復產,都需要員工返崗。他說,目前無論是鐵路、公路還是民航,都有點對點的運輸。截至5日,已通過點對點實現了170萬人的運輸。
劉小明說,有兩項措施要明確:一是通過點對點包車運輸返崗的工人,行前14天在內和在途沒有癥狀的,要盡快的進入到復工,也就意味著不要重復的再有14天的隔離;二是針對短期內向疫情重點地區運送物資的駕駛員、裝卸工等提供保障的人員,在體溫檢測符合規定,并采取佩戴口罩等防護措施的前提下,不需要再隔離14天。
劉小明還透露,針對免費通行后,不少收費公路經營企業面臨債務本息償還、運營維護剛性支出保障、合法收費權益補償等問題。交通運輸部已會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研究制定了相關的支持保障政策,包括免費通行期間,對經營主體金融債務還本付息存在困難的給予延緩付息、本金展期或者續貸等政策,為企業提供流動資金的優惠貸款以及適當延長收費公路收費期限等,這些政策經批準后會盡快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