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國各地全面落實分區分級精準防控措施取得實效,加上中央及地方繼續出臺多項優惠政策支持復工復產,我國主要港口企業生產情況開始向好。中國港口協會的監測數據表明,3月9~15日,全國港口生產平穩,重點港口吞吐量環比小幅增長1.1%,受疫情嚴重影響的港口建設、客運、汽車滾裝業務陸續恢復;3月16~22日,沿海主要樞紐港口貨物吞吐量環比增速達4.6%,進一步表現出向好態勢。然而,與此同時,疫情在全球范圍大規模蔓延,目前我國前十大貿易伙伴中有一半已經宣布“封國”,這將極大沖擊國際貿易,并給我國港口生產帶來新的挑戰。
外貿企業復工帶動集裝箱吞吐量增速加快
3月16~22日,隨著各地外貿企業復工復產速度加快,合同履行能力快速恢復,我國八大樞紐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環比增長6.2%,增速較前期有所加快。分區域來看,珠三角地區港口集裝箱業務明顯提速,深圳、廣州兩港環比增速均超過20%,主要與腹地制造業復工復產加快有關。
需求疲弱致使煤炭吞吐量減少
近期,煤炭市場持續供大于求狀態,下游需求增長放緩,市場價格持續走低,目前已經低于年度長協價格。統計顯示,3月22日,我國沿海六大電廠日耗煤量較上一周減少11%,庫存可用天數較前期增加3天,北方港口下錨船數量持續低位。秦皇島、黃驊兩港煤炭吞吐量環比回落15.4%,庫存量環比增加8.3%。進口煤炭方面,目前我國海關全面禁止異地報關,南方電廠庫存充足且進口意愿降低,煤炭進口明顯放緩。
油價下降帶動原油吞吐量增長
國際原油市場價格近期大幅下降,我國主營煉廠擴大產能消化原油庫存,山東地煉企業也陸續復工,原油加工量增加,港口原油罐容周轉加快。統計數據顯示,3月16~22日,我國主要港口原油吞吐量環比增長14.8%,其中,日照港原油吞吐量環比增長兩倍。據悉,受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低位影響,我國煉廠及貿易企業已開始加大低價原油市場采購,預計4月下旬開始,新采購原油將陸續到港。
礦石集中到港致吞吐量大增
3月16~22日,鋼鐵市場需求呈現恢復性增長,我國鋼廠庫存和社會庫存出現下降。國內鋼廠開工率進一步提升,目前已達到74%。3月20日,全國主要港口庫存量達到1.18億噸,日均疏港量達到299萬噸/日,與前期基本持平。3月16~22日,天津、寧波舟山、青島、日照四港金屬礦石吞吐量環比增加14.6%,其中天津港由于船舶集中到港,礦石吞吐量增加96.3%。
長江港口吞吐量環比回落
3月16~22日,南京、武漢、重慶三大樞紐港口貨物總吞吐量環比減少10.7%,集裝箱吞吐量與上周基本持平。長江中上游港口由于長江沿線碼頭復工及長江船舶運力陸續恢復,前期港口積壓貨物加快疏港,加上腹地企業復工復產加快,港口業務恢復較快。武漢港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分別環比增長7.1%和35.8%,重慶港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長35%。
全球疫情升級給港口業帶來嚴峻挑戰
隨著疫情的不斷擴大,各國不得不普遍采取嚴格控制人員流動、減少社會活動的策略,目前,我國前十大貿易伙伴中有一半宣布“封國”。可以預見,二季度國際市場需求以及市場供應將出現顯著的結構性萎縮,一方面將直接影響外貿樞紐港口集裝箱業務量,初步預計,二季度集裝箱吞吐量有可能同比回落5%~10%;另一方面制造業階段性放緩將間接影響煤炭、金屬礦石等大宗工業原料消費需求,預計今年煤炭需求量及鐵礦石進口量均將有所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