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東港口煙臺港順利完成中國化工油氣公司“世界湖”輪兩個油種共14.6萬噸的保稅原油混兌業務,并通過煙淄原油管道將混兌原油交付客戶,此舉不僅首創山東自貿區煙臺片區保稅原油混兌業務模式,而且成為山東自貿區煙臺片區首個正式落地的油品政策項目。
2019年8月,山東自貿試驗區正式揭牌,《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明確提出“允許自貿試驗區內注冊企業開展不同稅號下保稅油品混兌調和”。在此新政環境下,煙臺港一方面積極尋求煙臺海關政策指導,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關鍵時期,得到了煙臺海關開辟線上“無接觸”“零延時”審批通道的大力支持,實現創新監管政策落地;另一方面主動對接客戶需求,創新港口服務模式,在總結積累前期一般貿易罐內原油混兌調和經驗的基礎上,積極利用自貿區政策紅利,開展保稅原油混兌調和業務,讓客戶在滿足多元化物流需求的同時得到增值服務。
煙臺港為煉廠“量身定制”的原油混兌業務,將其在海外港口、海外浮倉的原油混兌轉移至煙臺港西港區,不僅節省了海外倉儲、二次海運等物流費用,減少中轉環節、降低油品損耗,而且依托直通煉廠的煙淄原油管道,將煉廠原油調和的生產環節與港口保稅倉儲的物流環節相銜接,大幅降低企業采購成本和資金占用。
依托政策優勢和區位優勢,煙臺港保稅原油混兌業務項目成功落地。后續隨著項目模式的復制和推廣,將吸引更多煉化企業、貿易商入駐自貿區煙臺片區,激發煙臺口岸能源產業集聚效應,帶動和實現油品貿易、金融服務等全程物流鏈的發展,并將有效提升煙臺港原油中轉服務市場競爭力,推動煙臺港打造環渤海原油中轉、混兌、配輸基地港和國際一流“能源強港”建設,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