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東盟數字經濟合作年。由中國和東盟各國共同建設的中國-東盟信息港,正逐步形成以廣西為支點的中國和東盟信息樞紐。目前,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情況怎樣?廣西應該如何發揮地緣優勢,進一步推進與東盟國家數字經濟的深入合作,促成代表性項目合作落地,增進數字經濟的優勢互補合作,促進多邊經濟互增互長,共商共建、共享“數字絲綢之路”?圍繞這些熱點內容,日前,記者走訪了我區相關部門。
A 信息港建設取得新進展
當我們走進中國-東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東信”)智能展示中心,在一幀超3米高的LED屏幕上,能清楚地看到實時更新的邊民互市交易情況。
我區邊民互市交易活躍的背后,離不開中國-東盟商貿通數字平臺的建設。據介紹,中國-東盟商貿通旨在以“互聯網+”推進廣西與東盟外貿升級,實現廣西與東盟之間貿易全流程的數據化、可視化管控,降低外貿相關企業運營成本、提高服務效率,拉動雙邊貿易規模化提升。該數字化平臺建設進一步助力廣西沿邊沿海沿江口岸向口岸型經濟加快轉型,加快中國對東盟跨境貿易的高效規模發展。自2017年4月上線到今年3月,該平臺已覆蓋崇左、防城港和百色3個設區市共計13個互市點、16家口岸服務中心、9家結算銀行以及2家第三方支付公司,服務互市貿易結算規模超904億元。
中國-東盟商貿通數字化平臺建設是中國-東盟信息港經貿服務平臺建設的一個縮影。我區通過把數字廣西戰略實施和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有機結合,聚焦基礎設施、信息共享、技術合作、經貿服務、人文交流五大平臺,突出數字基礎設施和數字經濟發展兩個重點,完善工作推進機制、加強統籌協調、狠抓項目建設,推動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取得新進展。
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東盟信息港頂層設計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支撐能力顯著提升,“一核一心三基地”發展格局初具雛形,重大項目建設步伐加快,集聚能力不斷增強,對外合作交流深入開展,招商引資成效顯著。2019年規劃的82個項目,截至2019年12月底,建成或投入運營18個,開工建設41個,項目開竣工率達71.9%。
目前,中國-東盟信息港重點項目復工工作迅速推進。其中,浪潮南寧生產基地項目已于2月10日復工,寶德南寧生產基地項目在2月24日復工。
B 數字經濟發展迎來新契機
近年來,數字經濟等領域成為中國與東盟國家合作發展的新亮點。2019年中國-東盟外長會確定,2020年是中國-東盟數字經濟合作年。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發,影響了人們生活及工作的諸多層面:通過互聯網,在家里就能辦理社保事項,在公司不用跑稅務局就可以辦理稅務事項,躺在床上就可以完成午餐配送訂單……隨著大數據智能化的發展,通過技術及智能化解決方案,抗疫生活發生著悄然變化。數字經濟正成為保障中國社會運轉的重要支撐。在疫情的嚴厲防控之下,數字經濟卻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
這幾年,廣西通過中國-東盟信息港與東盟及周邊國家的對外合作進一步加強。廣西組團赴泰國、印度、新加坡與當地信息化主管部門、企業溝通交流,促成8項合作協議的簽署。中國東信與馬來西亞、緬甸、柬埔寨、泰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國的電信運營商廣泛開展云通信項目合作,建設運營了老撾國內第一個云計算中心,與新加坡合作建設了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實現了“一單兩報”,分別與老撾、緬甸合作建設“愛東盟”(老撾版)、“愛東盟”(緬甸版),為菲律賓中小企業提供智慧辦公解決方案等。
今年3月10日,在越南舉行的第26屆東盟經濟部長非正式會議通過了12項關于本年度東盟經濟合作優先事項的倡議,聚焦包括電子商務、信息技術等在內的領域。
3月下旬,第17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主題確定為“共建‘一帶一路’共興數字經濟”,圍繞中國-東盟數字經濟合作年,以數字經濟引領高質量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為目標,以“創新合作”為重點,更加注重展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中國東信有關負責人表示,東盟國家數字經濟具有巨大發展空間,在跨境電商、跨境結算、智慧物流以及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等領域面臨機遇。廣西應抓住機遇,與東盟國家進一步加深數字經濟合作。
C 圍繞重點領域加強建設
記者了解到,今年,廣西將以中國-東盟數字經濟合作年為契機,全力以赴推進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圍繞基礎設施優化升級、數字產業化聚集發展、產業數字化融合創新、標桿項目示范應用、對外交流合作持續深化等重點領域,構筑協同發展新局面,引領數字經濟快速發展。
主要措施包括幾個方面:
持續強化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協調國家相關部委,推動南寧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新型互聯網交互中心、北部灣國際海纜登陸站等工作。實現設區市核心區域5G網絡全覆蓋。推進物聯網試點工程建設。
大力支持信息技術創新應用。加快推進中國-東盟(華為)人工智能創新中心、中國-東盟信息港鯤鵬生態創新中心、中國-東盟云端智能創新產業研究院等數字經濟創新體系建設。
重點打造重點應用示范項目。推動南寧、柳州、玉林智能制造產業基地建設;推動建立農業生產大數據,打造一批數字化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典型;推動服務業向平臺型、智慧型、共享型融合升級,支持在智慧物流、智慧旅游、智慧金融、智慧糖業、智慧廣電、電子商務等服務業重點領域形成一批典型應用案例。
不斷壯大全區數字經濟產業。實施“五十百千”增效提質工程,重點推進南寧、柳州、桂林、北海、欽州等5個數字經濟示范區,中國-東盟地理信息與衛星應用產業園(地理信息小鎮)、廣投數字經濟示范基地等10大數字經濟產業園,中國-東盟信息港大數據中心、中國-東盟信息港小鎮、中國-東盟信息港(北海)數字經濟產業新城、浪潮南寧生產基地等100個建設項目。
廣泛開展對外交流合作工作。辦好第四屆中國-東盟信息港論壇和第二屆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峰會;加強與東盟國家互動交流,舉辦信息港、大數據推介會等活動,促進與東盟國家相關企業更廣泛合作;加快完善服務企業走向東盟的公共信息平臺,推動企業走向東盟,在東盟建設大數據中心和推動數字經濟項目落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