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一年春光好,眼下正是綠化施工的黃金季節。4月27日,在京杭運河淮安段綠色現代航運示范區沿岸綠化建設現場,挖掘機轟鳴聲不絕于耳,施工人員正搶抓工期,對匯行廣場中心島區開展整體綠化改造。
京杭運河綠色現代航運示范區建設是江蘇省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將建設京杭運河綠色現代航運示范區列為全省交通強國建設江蘇十大樣板之一,編制了《江蘇省推進京杭運河綠色現代航運發展實施方案》。京杭運河淮安段全長60公里,其中淮安市境內淮安船閘至九龍湖公園,長約16公里,被列為江蘇省4個示范段之一。
景觀綠化提檔 鋪開新畫卷
淮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京杭運河淮安段綠色現代航運示范區建設,要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科學統籌、破立并舉、建管并重,做到水上岸上聯動治理、堤內堤外共同美化,使之不僅成為綠色“黃金水道”,也要成為城市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今年,結合沿河風光帶、游園、慢行系統建設,淮安率先啟動完善165萬平方米的沿岸綠化工作,進一步提升文化景觀,打造城市發展與現代航運和諧共生的典范。他們將對京杭運河上的跨大運河和里運河的14座重點橋梁進行美化亮化,并加強對臨河建筑物的立面改造。對保留的廠房、民房、構筑物、煙囪、罐體設備、圍墻等,全面實施迎水立面改造,提升景觀效果。
占地50畝的匯行廣場中心島區,位于大運河和蘇北灌溉總渠交匯處,是淮安區先導段生態修復最重要的工程之一,也是南來北往的船只必經之路。項目建成后,將作為鳥類棲息地,實行全封閉管理。
來自沭陽潤澤市政園林有限公司的項目經理胡磊介紹:“目前這一區域已經完成土地平整,馬上開始種植土回填,計劃6月底完工交付使用。這個曾經滿地垃圾的水中半島,將變成京杭運河岸線一處特色游園。”
“在做匯行廣場中心島區改造方案的時候,我們就充分考慮京杭大運河沿線生態修復要求,采用46個綠化品種,整體景觀做到層次分明、錯落有致、四季常綠、三季有花,將沿線打造成為一道流動的風景線。”淮安市淮安區交通運輸局局長鐘鑫告訴筆者。
港口轉型升級 打造新面貌
近日,筆者在淮安新港二期作業區采訪時看到,一艘艘貨船整齊地停靠在碼頭,正在進行集裝箱裝載作業。
據了解,淮安新港二期作業區是目前江蘇省內河規模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集裝箱專業碼頭,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運輸優勢,入選江蘇省首批多式聯運示范工程。作為二類開放口岸,周邊進出口企業可以直接享受屬地報關、異地放行等便捷服務,推動了淮安及周邊物流企業向散改集、陸改水的轉變,大大降低了企業的物流成本。“淮安新港自開通水路運輸以來,為本地外貿企業打開了一條新的物流通道。同時,也讓我們這樣的物流企業每標箱運輸成本下降了接近三分之一。”淮安中遠海運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史有智說。
很難想象,就在幾年前,這里還是另一番場景。那時,地處蘇北腹地的淮安雖然水網密布,但內河航道建設卻一度滯后,水路貨運難以發展,物流企業只能選擇公路運輸,不僅成本高,效率還得不到保證。
為改變靠水而不能吃水的現狀,淮安市痛下決心,先后實施了京杭運河“三改二”、鹽河“五改三”、淮河出海航道整治等一批重點港航設施建設,形成了經鹽河對接連云港、經運河長江直達上海的兩大出海口,淮安的小麥、元明粉、鋼材等走向了更廣闊的市場;外地的牛奶、陶瓷、礦粉、電煤等也由此進入淮安,“海河聯運”的水路運輸格局正在加速形成。2019年,淮安市完成內河港口集裝箱年吞吐量24.4萬標箱,超額完成年度21.5萬標箱任務,同比增長20.1%,繼續保持全省第一。
“今年,我市將以‘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為主線,依托‘黃金水道’的優勢,繼續推動港口基礎建設工作。以高標準規劃建設內河航運樞紐和多式聯運物流中心,打造多式聯運物流成本的‘洼地’和現代綜合運輸體系的‘高地’,進一步鞏固淮河流域、京杭運河沿線乃至全國重要內河港及蘇北中心樞紐港地位,大力發展江海河聯運和公鐵水多式聯運,助推經濟社會實現更高質量發展。”淮安市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港口物流集團董事長沈劍說。
淮安新港的蛻變,折射出的正是近年來淮安重抓港口轉型的強大決心。按照《京杭運河淮安段綠色現代航運發展實施方案研究報告》的規劃,今年淮安還將對沿線碼頭進行綜合治理,關閉一批影響沿線景觀環境的砂石、危貨等碼頭;新建、改建一批公用規模港口;對碼頭裝卸設備進行節能化、智能化改造,提高裝卸效率;推進運輸結構調整,發展水運集裝箱和鐵公水聯運體系。
環境綜合整治 帶來新氣象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是推進京杭運河綠色現代航運示范區建設的一項重點工作。這兩天,在淮安黃碼大橋下游的淮安錨地疏浚綠化工程現場,工人們正在進行打樁作業。該工程自去年12月份進場以來進展順利,截至目前,已完成板樁預制972根,沉樁381,預計今年11月底前交工驗收投入使用。項目建成后,將可以滿足1000噸級拖帶船隊順靠,為船民提供供電供水、垃圾污水回收、航道信息公示等多功能服務,將成為京杭運河淮安段全線的一大亮點。
“過去這里沿線有許多破舊的危房,環境臟亂差,嚴重影響淮安段的形象。現在通過我們綜合整治后,未來這里將成為一個高顏值的綜合服務區,服務船民和岸上的居民,為他們提供休閑娛樂親水的空間。”江蘇省交通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京杭運河淮安錨地項目部負責人李國新介紹。
黃金水道,綠色先行。根據江蘇省、淮安市共建協議和要求,下一階段,淮安市將全面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在“破”“立”并舉的同時,強化安全發展、綠色發展理念,倒逼產業轉型,大力發展綠色環保產業,實施綠化景觀提升、污染防治、橋梁亮化美化、文旅設施建設等工程,打造5個水岸廣場、淮安 7個水岸花園、10個親水平臺,讓讓大運河沿線水清碧、草常青。
“京杭運河綠色現代航運建設也是響應河湖專項治理和污染防治‘263’專項行動的重要舉措,既是一項政治任務,也是一項民生工程,我們將準確把握建設綠色現代航運示范區的功能定位,堅持治理與提升相結合,改善大運河淮安段水生態環境,全力打造水綠運河、活力運河。”淮安市港航事業發展中心副主任潘偉明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