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水資源的利用有著極為悠久的歷史,黃河、長江是中華民族古代燦爛文化賴以發展的基本條件。在江西,繁榮的經濟和文化事業,也是和航運的發展密不可分。
緊抓機遇重振“千古贛鄱黃金水道”
贛江的航道治理,古來興之。“十二五”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江西牢牢抓住長江黃金水道和長江經濟帶建設機遇,以“兩江兩港”為中心,以重大項目為引擎,重點推進“兩橫一縱”(長江江西段、信江、贛江)高等級航道內河水運體系建設。隨著“長江經濟帶戰略”的深入實施,贛江迎來了重振“千古贛鄱黃金水道”的機遇。
2015年6月,江西省港航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贛江新干航電樞紐工程項目辦和各工程建設大軍匯聚在江南青銅古國—新干縣,拉開了項目建設的序幕。4年時間過去了,建設者們在新干這片熱土上戰沙場、歷風霜、克困難,奮力取得了一個又一個階段性建設成果,為全面實現建設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項目連續兩年榮獲“江西省交通運輸廳優秀在建重點水運工程”榮譽,在建設者們團結一心、堅持不懈地戰斗下,2019年底,新干航電樞紐建設即將迎來收官之戰。
“新干航電樞紐項目總投資38.45億元,截止2019年4月15日,累計完成投資34.4億元,占總投資額的89.5%。”省港航管理局黨委委員、新干項目辦黨委書記、主任郭生根說道。
據悉,江西贛江新干航電樞紐是江西省和交通運輸部“十二五”重點建設項目。樞紐位于吉安市新干縣三湖鎮上游約1.5公里處,是贛江贛州至湖口河段自上而下規劃的6個階梯工程的第5個,距峽江水利樞紐約56公里,是一座以航運為主,兼顧發電等綜合利用功能的航電樞紐工程。該樞紐布置沿壩軸線全長1080米,建設主要內容包括樞紐工程、庫區工程、附屬配套工程,樞紐水庫正常蓄水位32.5米(黃海高程);渠化航道56公里,通航標準為內河Ⅲ級,電站裝機容量112MW。
項目建成后將對改善贛江通航條件,適應水運貨運量增長和船舶大型化的要求,落實長江流域綜合利用規劃,有效利用水資源發揮綜合效益,促進贛江流域經濟社會發展,方便兩岸群眾交通出行具有重要意義,為贛江未來水上旅游創造條件。同時,為擴大江西對外開放,融入長江經濟帶,實現江西“兩橫一縱”高等級航道建設目標,發揮贛江水運干支直達、江海聯運優勢,全面建成“暢通、高效、平安、綠色”的現代化內河水運體系奠定基礎。
不斷探索打造品質樞紐
新干航電樞紐工程被列為交通運輸部水運工程施工標準化示范創建重點項目。為貫徹落實交通運輸部水運工程施工標準化及品質工程示范創建有關要求,自項目啟動以來,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堅持施工標準化、安全生產標準化、環保水保標準化,在全省乃至全國水運工程建設項目中起到了示范作用。
源頭上把控。為保證新干航電樞紐工程建設質量,江西省交通運廳、省港航管理局成立了創建活動領導小組,廳質監局先后多次組織各相關部門及新干航電樞紐工程各參建單位召開施工標準化工作會議,對創建工作進行部署。項目辦對施工標準化工作極為重視,在招標時就明確將相關要求寫入招標文件,強化組織領導。
過程中嚴格落實。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主體工程施工單位中國葛洲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從現場布設、工藝工法、管理行為三個方面大力推進示范創建工作,如項目部駐地、砼拌和站、加工場等大臨設施也均按標準化要求建設。
實踐中不斷優化。以技術創新和改良為突破口,不斷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質量是該項目的亮點之一。如船閘及導航墻等高大結構的墻身模板采用大型懸臂鋼模板施工;船閘輸水廊道標準段整體移動式模板施工;泄水閘閘墩大牛腿施工采用鋼管混凝土立柱扇形拉錨支撐系統;電站廠房施工垂直運輸機械設備一體化布置;電站廠房流道混凝土施工采用異形曲面模板、流道型體控制裝置及可拆卸木模板二次抹面技術;二期泄水閘圍堰采用自潰式子堰結構;泄水閘弧形鋼閘門支鉸牛腿鋼筋籠采用整體吊裝工藝等,既保證了質量和安全,又加快了進度,縮短了工期。截止目前,該項目已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實用新型專利2項、申請發明專利3項,科技成果三等獎1項、以及質量管理QC成果3項,創新工法1項。
成果成功推廣。經過近4年的努力,新干航電樞紐工程形成了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航電樞紐工程建設經驗。由項目辦及相關參建單位主要承擔編制的《水運工程施工標準化建設指南》(施工工藝篇—航電樞紐工程分冊)已編制完成并即將在全國出版發行,對推行全國水運工程施工工藝的標準化、打造水運品質工程、改進水運工程施工工藝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安全為重打造平安樞紐
新干航電樞紐項目辦以平安工地創建工作為契機,不斷推進工程建設安全管理標準化工作。開工建設至今,安全形勢平穩,未發生安全生產責任事故。
強化安全風險管控。該項目建立健全了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并根據航電樞紐工程特點,新干航電樞紐對施工中存在的風險進行辨識和分級管控,并制定相應防控措施。針對重點安全風險點,在落實施工專項方案的基礎上,強化施工過程動態管控,有效杜絕事故發生。
落實隱患排查治理。項目辦堅持每月安全大檢查、節假日專項檢查和不定期巡查,對發現的安全違章行為進行曝光,并加大安全違章處罰力度,有效減少和糾正違章現象。針對施工作業面、人員、設備較多等情況,該項目把交叉作業、高處作業、大件吊裝作業等風險點作為安全生產管理工作重點,通過開展質量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安全生產專項整治、電氣火災綜合治理、消防安全專項整治等專項行動,切實加強了隱患排查治理。
狠抓人員安全教育。為提高作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及安全生產管理水平,項目辦及各參建單位認真制定教育培訓計劃并狠抓落實。通過開展各類專項培訓、事故警示教育、各類應急演練、工前安全技術交底、進場員工入場安全教育、每周安全視頻進工棚等一系列教育培訓活動,有效提高了人員安全知識水平和應急處置能力。
創新安全管理措施。項目辦率先在江西水運工程建設中首次引進遠程視頻監控系統,對施工重點部位的安全實施遠程監控,對施工全過程進行監督。另外,還率先在江西水運工程建設中首次引進了安全咨詢服務,在專業安全團隊的指導下定期對整個項目進行安全風險評估,提出風險防范措施,有效提高了安全管理水平。
綠色引領,打造生態樞紐
贛江,江西的母親河,魚類資源豐富。為了有效保護魚類資源,維持生態平衡,新干航電樞紐項目傾力建設仿自然生態魚道。據悉,該魚道全長1042米,是全國首個航電樞紐工程仿自然生態魚道。“我們施工的仿真生態魚道最大的特點就是生態段和混凝土段的有效銜接,天然鵝卵石層層附著,不僅可以保護贛江漁業資源,減小閘壩對河流生態的負面影響,也為魚類保護提供新的應用研究方向”施工單位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新干項目總工程師舒磊說道。
據悉,為確保該仿生魚道的可實施性,項目辦聯合設計單位經多次論證,并進行了魚道模型試驗。同時,還設計了人工漁業增殖站,竭力保護贛江魚類資源。并且,該魚道范圍內設計建設有觀景亭、人行小道、石凳、拱橋、植樹綠化等,著力打造成一處兼顧休閑娛樂的景觀場所。
身處贛江上,生產廢水對贛江水質的影響不容忽視。為確保綠色發展,項目辦率先在江西水運工程建設中首次引進了一套技術領先、可靠的全自動污水處理系統,極大地減少了對贛江水質的污染;在施工過程中,項目辦抓好日常管理,在施工過程中,根據不同情況采取坡面鋪植草皮、播撒草籽、拋石防護以及密目網覆蓋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采取噴霧機噴淋、灑水車灑水等降塵措施,防止施工揚塵污染等。
人勤春來早,奮斗正當時。新干航電樞紐工程傾力打造環水保施工“綠色名片”,綠色生態建設不斷推陳出新,贛江新干航電樞紐儼然成為贛江上一條綠色的風光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