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官方27日公開《天津市推動天津港加快“公轉鐵”“散改集”和海鐵聯運發展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措施》),要求加快推動鐵路專用線建設,完善運輸價格形成和動態調整機制,提高鐵路運輸組織效率,加快推動天津港內陸物流網絡建設,推動海鐵聯運和大陸橋運輸。
《措施》指出,推動天津港集團與北京局集團及內陸各鐵路局集團合作,建立區域間合作機制,共同推動河北武安、山西晉中、內蒙古烏蘭察布、寧夏平羅等內陸物流節點建設,區域內實行統一政策,實施全品類、全鏈條“物流總包”。協調國家有關部門和相關省市推動天津直通西部、北部地區的徐水至淶源、北京貨運東環線等鐵路大通道規劃建設。 《措施》主要目標:到2020年底,天津市運輸結構明顯優化,以鐵路、水路為主的大宗貨物運輸新格局基本形成,綜合交通運輸效能明顯增強。天津港鐵礦石鐵路運輸比例達到65%以上。大宗貨物年貨運量150萬噸以上的大型工業企業和新建物流園區,鐵路專用線接入比例達到80%以上;具有鐵路專用線的大型工業企業和新建物流園區,大宗貨物鐵路運輸比例達到80%以上。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量達到80萬標準箱。
發揮海關監管場所作用,開辦外貿箱和國際班列業務,開展冷藏箱堆存、管理等增值服務。推進集裝箱中心站場站系統、海關監管信息系統的融合,提升中心站信息化水平。加快提升集裝箱海鐵聯運配套設施建設,2020年啟動集裝箱中心站二線束工程建設,完善集裝箱中心站倉庫、堆場等配套設施。
加快內陸海鐵聯運發展,以“公轉鐵”運輸結構調整為契機,結合天津港腹地市場產業結構特點,緊抓塊煤、有色礦、鋁錠等重點品類,深入推動鐵路、港口和船公司資源整合,探索發展重來重去、鐵路箱下海等聯運組織模式,打造精品線路,提高海鐵聯運運量。
強化大陸橋運輸和中歐班列服務保障,對標國內國際集裝箱班列快速增長地區,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依托天津市在中蒙俄經濟走廊通道和大陸橋運輸的優勢,緊抓日韓等東部地區貨源,引導鐵路、港口、航運企業加強協作,共同參與大陸橋運輸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