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度32%,風速1.7m/s,風向226度,溫度33.9℃,大氣壓100.62kpa,tsp68.6ug/m,pm10為41.1ug/m,pm2.5為13.6ug/m……”最近,不少去過江陰沿江各碼頭的人都會發現,一臺臺監測儀就像一個個“哨兵”駐扎在長江沿岸,實時發布著“空氣質量報告”。
“實時數據還會同步到無錫生態環境局的平臺上,給他們監督沿江生態提供數據支撐。”而這些綠色“哨兵”的制造商就是位于臨港開發區的江蘇嘉臣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嘉臣環境科技總經理尹宏清說,這些監測儀的研發也是他們企業在長江大保護上的實踐。
小小的一臺監測系統,背后是嘉臣環境科技對監測數據的精益求精。在傳感器的制造上,嘉臣的產品全部達到了計量標準,實現了高精準度;設備外殼也用鑄鋁替代了傳統的塑料外殼,讓光學穩定性更加、使用壽命更長。“對于民用的來說,可以精確到毫克已經很好,但我們的產品搭載著高科技,已經可以精確到納克。”企業負責人說,像嘉臣的這樣一套環保監測設備,目前已收獲了多個發明專利,30多個實用新型專利。
目前,在長江江陰段,嘉臣共分布了數十臺這樣的“哨兵”,成為了沿江生態的“環保管家”。借由物聯網技術,不止是環保部門,碼頭企業只需用手機點一點,也能實時了解碼頭現場的空氣質量情況,從而迅速做出污染防治的響應。現在,由嘉臣打造的綠色“哨兵”還走出了江陰,在河南南陽、江西上饒、連云港海碼頭等地,成為了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的“專家”。
油煙監測一個模塊、粉塵碼頭一個模塊……“現在,各類環保監測模塊都是分散的,想看一家企業的總體情況,只能去不同的監測平臺搜索。”企業負責人說,為了更好地實現一體化管理,他們正在加快推進一個集水、氣、土壤、電量、工況等各類監測為一體的綜合化平臺,平臺建立后,不只能縱向看到單個模塊的監測數據,也能橫向看到某個企業的總體情況,“不僅如此,執法前后的差異對比,也能在平臺上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