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三年間,全球集裝箱航運業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整合,排名前三的集運公司市場份額從2000年的26%提高至目前的46%。有業內人士表示,集運市場整合已達到臨界點,將不會再出現重大并購。然而,掌握超70%全球運力的六大集運公司最近的一個大動作再次在業內激起千層浪。
新協會不是“獨家俱樂部”
據ShippingWatch消息,盡管這六家船公司控制著全球集裝箱市場的絕大部分,已經有跡象表明,新的合作將向所有希望加入的公司開放,而不是一個“獨家俱樂部”。
在全球航運業持續低迷、運力持續過剩的背景下,本來是競爭關系的全球排名前六的集運公司決定攜手,共同建立一個全新的全球協會,旨在建立行業標準化,促使行業更加高效。
為何競爭變合作?
歐盟委員會很快將著手解決一個不確定的問題,即當前的五年審批必須通過談判時,是否適用于該行業的特殊競爭條件而繼續存在。海事和供應鏈咨詢公司Drewry在最近的分析中,仔細研究了集裝箱行業以及適用于班輪公司的特殊集體豁免規定,歐盟委員會將很快審查這些規定。根據德魯里的說法,未來可能與現在有很大的不同。
未來的集裝箱市場還遠遠不能確定,包括目前最大的班輪公司存在的三個主要聯盟,在一項新的分析中,Drewry仔細研究了有關適用于歐盟集裝箱運輸公司特殊監管的集體豁免條例BER。
最近,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下的國際交通論壇(ITF)對集裝箱行業的三大聯盟提出了嚴厲批評,并建議逐步取消允許班輪公司遵守歐盟標準競爭立法的特殊豁免權。集裝箱運輸公司的客戶也批評了這項豁免。
然而,根據德魯里的說法,對少數集裝箱聯盟的擔憂,尤其是與競爭形勢有關的集體聯盟,是沒有根據的。特殊豁免權是歐盟委員會在審查法規時召開的主要議題之一,在這種情況下,競爭已經減少到只有少數幾個船公司和三個聯盟。
德魯里指出,未來實際上可能會帶來一種結構,在這種結構中,聯盟完全脫離聯盟。德魯里還指出,目前的聯盟是作為該行業防御類似韓進破產的防御措施,這給大多數航運公司帶來巨大的經濟壓力以降低成本
“隨著航運公司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少,能夠更好地填補自己最大的船只,聯盟的經濟效率可能會下降。而不是每次交易涉及三到四個聯盟或15個航運公司的VSA,我們可以設想未來只有四個獨立的大型航運公司,沒有聯盟。”德魯里寫道。
該行業的合作伙伴要到12月份才能向歐盟委員會提交評論,以支持或反對維持特殊法規。
根據ITF的批評,如今的聯盟已經變得過于龐大和強大,它們成為獨立航運公司進入東西方貿易航線的障礙。因此,特殊豁免規定也應于2020年4月到期,不得延長。另一方面,班輪公司聲稱法規簡單,框架靈活。沒有這些,費用和法律不確定性就會增加。
據悉,自今年初夏以來,這六家集運公司(Maersk、MSC、COSCO Shipping、CMA CGM、Hapag-Lloyd和ONE)一直在討論,如何就集裝箱供應等要素的聯合標準達成一致。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新的合作代表了這幾家集運公司的認可,但在啟動項目之前盡可能的讓多的集運公司認可很重要,以避免出現一些主要競爭對手不想參與而公開拒絕的情況。
在這六家船公司中,COSCO Shipping的參與尤其引人關注。畢竟馬士基和MSC已經在2M聯盟中合作,兩家公司也曾有過計劃與CMA CGM進行更大規模的合作,而馬士基航運公司與Hapag-Lloyd之間的關系很明顯,赫伯羅特首席執行官Habben Jansen曾是馬士基Damco的首席執行官,在馬士基收購漢堡南美之后,這兩家船公司幾乎成了漢堡市中心的鄰居。
Martin Andre Dittmer稱,該計劃已經延長了一次,但這次特殊監管無效的風險確實存在。他是Gorrissen Federspiel律師事務所的歐盟和競爭法部門的管理合伙人兼負責人以及歐洲海事法律組織的秘書長。
“這可能是雙向的,但是,歐盟委員會對班輪公司集體豁免的評估結果存在風險,即不再需要維持它。”
這六家船公司發起的這一行動,正值所有參與者都有興趣在未來幾年將要開發的一些技術中找到聯合解決方案之際。在此之前,集裝箱行業一直試圖標準化集裝箱,以避免許多空載集裝箱在海上來回航行。
這也是整個行業需要表明自己正在采取行動,愿意削減成本的時候。
因此,毫無疑問,來自集裝箱行業這一大聯合行動來得正是時候,因為歐盟已經允許競爭者之間在整個行業間進行協作,并參考了可以節省資源的事實。最明顯的例子是船舶共享協議VSA,允許競爭運營商在彼此的船只上使用艙位。
集運行業的數字化方案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成立于2000年左右的在線訂艙平臺INTTRA被美國IT物流公司E2open收購。馬士基航運、達飛、赫伯羅特、地中海航運、漢堡南美、阿拉伯聯合航運此前均持有這家公司的股份。
同時,馬士基航運公司與IBM公司也在進行TradeLens合作,旨在為整個集裝箱行業建立一個新的數字平臺。
此次的合作,正是基于這樣一個時間點。所有的參與者都希望利用新技術來尋找共同的解決方案,而另一個點是整個行業有必要體現自己愿意并且正在采取行動降低成本。毫無疑問,各方的合作來得正是時候,事實上,歐盟鼓勵行業競爭者之間加強合作,節約資源。最顯著的一個例子就是船舶共享協議,航運公司之間可以實現艙位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