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搭載濰柴船舶動力的國內首艘油氣電混合動力“新長江26007”輪順利完成試航工作。該輪的成功試航,為內河流域船舶LNG(液化天然氣)動力改造提供了有力借鑒,也開啟了我國LNG清潔能源在散貨船舶的應用序幕,對于長江生態環保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船舶技術的發展實質是動力系統的革新。與傳統船舶進相比,混合動力船舶有著污染小、噪聲低、較好的續航能力和經濟效益等特點,代表著未來方向。
“新長江26007”是打造綠色長江的典型示范船。改造前,該船舶采用傳統燃油主機推進方式;改造后,該船成為國內首艘以LNG為主燃料,油氣電混合動力的綠色環保型船舶。LNG的應用不僅在節能減排方面有明顯優勢,還順應了當下日益嚴格的國際減排標準要求。
科技日報記者了解到,配套該船的WHM6160氣體機具有結構緊湊、高可靠性、動力足、經濟性好、使用維修方便等諸多優點。閉環控制,實時在線反饋,燃氣控制更準確,氣耗更低;采用大能量點火線圈,優化增壓器匹配,改善發動機的經濟性;滿足IMO Tier II和中國二階段排放標準。
另據記者了解,此次“新長江26007”改造,也運用了最新的LNG變速發電、直流組網技術,提供包括2套LNG燃料發電機組,1套直流配網型配電板,2套電力推進遙控系統、監測報警系統,2臺軸帶電機和齒輪箱等設備。
如何使多種新技術在同一艘船舶上協調運轉是一項巨大挑戰。面對推進中的多重困難,該項目成立了由經驗豐富的驗船師組建的項目組,全程提供技術支持。在檢驗過程中,船舶加氣站出現了無法正常加氣的情況,項目組馬上與調試方仔細排查各個環節,發現原來是LNG進入罐體后產生低溫,溫度傳感器給出裝滿的錯誤信號,從而導致自動停止加氣。經過雙方認真鉆研,采取將溫度傳感器值設到最低的方法后終于成功實現正常加氣。
專家認為,“新長江26007”的成功試航成為“攜手攻關”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