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武漢長江航運中心“新通道”建設研討會上獲悉,在穩步運行武漢—日本集裝箱江海直航的基礎上,武漢將開辟至韓國江海直航航線,推進實現國際中轉聯運,暢通漢江流域,實現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打造成為服務于長江中游以及中西部地區的公共水運平臺和公共運輸通道。
新港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自去年11月28日試運行至今年6月25日,武漢至日本集裝箱江海直航航線共開行12個航次。下一步將在適當時候開辟武漢至韓國直航航線。同時,武漢正加快推進實現國際中轉聯運,將武漢—日本集裝箱江海直航航線,通過鐵水聯運,與中歐班列(武漢)對接,實現“海—江—鐵”聯運,形成物流閉環,構建聯通日本—武漢—中東、中亞及歐洲地區的國際鐵水聯運大通道,“相較傳統的日本至歐洲海運路線可節省約10~20天”。
專家建議,在現有2艘560標箱漢亞集裝箱船的基礎上,繼續新增投入運力,再增加3艘集裝箱船投入武漢至日本直達航線的運輸,一方面保障現有航線的正常運營,另一方面可以增加航點和班期密度。設計建造武漢至韓國的集裝箱示范船。同時,在武漢至上海江海直達的1140船型的基礎上,設計建造2000標箱集裝箱船,推進黃金水道大船時代,真正發揮長江黃金水道優勢。
漢江流域腹地擁有大量化肥、飼料加工、建材加工和輕紡加工等企業,隨著市場的擴展,漢江沿線企業逐步增強生產能力,擴大外銷市場份額,漢江流域港口,作為武漢航運中心喂給港越來越迸發生命力。專家提出,加快漢江流域航道的升級建設,將漢江興隆船閘至蔡甸約200公里水路疏浚,航道從現有1.8米水深擴深至3米水深,以此滿足3000噸級集裝箱船舶的全天候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