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漢堡是一座低調優雅的城市,也是很多留學生心中最美的德國城市。
作為歐洲最富裕的城市之一,漢堡港是德國第一大港,也是歐洲最重要的中轉海港、第二大集裝箱港,被稱為“德國通往世界的大門”。
漢堡港:連接西歐、東歐和中國的重要樞紐。
漢堡港始建于1189年,迄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已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港。漢堡港還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倉儲城,面積達50萬平方米。漢堡港雖然只是內陸港口,但易北河在這一段水深且河道寬闊,足夠容納十萬噸級以上的巨輪通航。每年五月的漢堡港口節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節日。 歐洲與中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已有超過800年的歷史,德國漢堡港在香港開展業務也有二十多年。今天,這個港口運用八百多年的經驗和專業知識把握拓展機遇,與大灣區內的貨運公司和伙伴港口開展合作,便利珠江三角洲與歐洲大陸之間的貿易,協助大灣區發展規劃成功實踐。
漢堡港營銷協會董事兼首席執行官馬特恩(Axel Mattern)表示,大灣區發展規劃不僅涉及廣東省9個城市以及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的整合,還關乎未來的東西方貿易。他認為,全球的未來發展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宏圖緊密相連。這項龐大的倡議旨在通過海陸空聯系,將中國與新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西方各國連接起來。
馬特恩將大灣區視為“自然而然”的發展,并強調漢堡港將香港視為全球貿易中一塊關鍵的拼圖。他認為大灣區應將重點放在整個珠三角地區的商討和知識交流上,使規劃成功實施。
漢堡港四通八達,不僅有公路和鐵路連接西歐其它地區,還可以通往東歐和中國。對中國的貨運公司來說,這些都是很大的優勢。
馬特恩承認,漢堡港正面臨巴塞羅那等南歐港口日益激烈的競爭,但他認為,這些港口要趕上漢堡港處理的龐大貿易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漢堡港的進取之路
“雖然漢堡是一個內陸港口,出海要航行100公里,不過我們與腹地的交通十分便利,得以成為“海上絲綢之路”在歐洲的主要港口。歐洲南部與北部的港口當然存在競爭,可是大量貨物是由北部港口處理的,南部港口要趕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北部港口,例如漢堡,由于地理原因擁有優勢,皆因歐洲南部與北部之間隔著阿爾卑斯山,無疑是很大的障礙。”
馬特恩認為,雖然近年來香港的貨運量落后于中國其它港口,不過因為漢堡港與香港有長期的合作關系,以及香港的國際聯系相當緊密,因此香港依然是大灣區走向成功的關鍵。
大灣區要興旺發達,重點應放在合作、商討和知識交流上。這種三管齊下的方法不僅適用于大灣區發展規劃的所有參與者,還適用于“一帶一路”的參與者,有助實現這項覆蓋范圍更為廣泛的鴻圖大計,把東西方連接起來。
大灣區的發展大計
“我們在華南地區已建立起龐大的業務,在上海設有大型辦事處,在北京也十分活躍,確保我們不僅可以參與大灣區建設,更可以參與中國的整體發展。我們與中國各港口的關系都非常良好,大灣區需要香港的港口,也需要區內西部的港口,大家一起合作十分重要。大灣區建設正好能在這方面發揮效益,各港口之間必須洽商討論、交流知識,其中包括香港、廣州和深圳。”
漢堡港發展成為歐洲第一個全自動化港口,在這過程中一直秉持創新和干勁,而這份精神在大灣區各個城市也顯而易見。今天,全球各地對凈化環境、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需求日益殷切,大灣區城市大可發揮這份精神,走在世界前端,滿足這些需求。 全自動化港口
“港口及其周邊地區的活動對環境有明顯影響。漢堡港是歐洲第一個全自動化港口,漢堡市也積極采用電動渡輪和無人機等新技術。因此,當整個大灣區商討如何減排并實現國際社會設定的環境目標時,我們可以提供建議。”
近年來,經由漢堡港轉運的貨物占據了中德貿易的半壁江山。在漢堡港裝卸的集裝箱每三只中就有一只來自中國。正在建設中的易北河河道加深加寬項目也將為漢堡港在未來帶來更多的機遇。
德國總理默克爾曾表示,在漢堡港,人們能看到當今世界是如何相互交融。漢堡港作為「一帶一路」倡議沿線節點之一,中國在該港口的轉運業務中扮演著突出角色,各國可以通過漢堡的案例,探討如何以最好的方式落實“一帶一路”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