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隨著山東港口與臨沂市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標志著山東省港口集團在成立近一周年之際已與省內14個城市搭建了戰略合作橋梁,且每次簽約的同時都有項目即刻啟動落地,不管是沿海城市還是內陸城市,山東港口這一抹藍色正逐步渲染著自身色彩。
2019年8月6日,隨著山東省港口集團掛牌成立,山東正式邁入港口一體化發展新時代,通過集聚資源、統籌規劃、協調發展為固有優勢加碼賦能。成立一年來,山東港口早已跳出碼頭裝卸的初始功能定位,向著城市經濟發展“合伙人”的身份快速轉變,實現了山東港口與省內城市的港城聯動、共同繁榮。2020年,即便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山東港口依舊步履不停,僅半年時間便與省內13個市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通過一個個實實在在的項目、一攬子量身定做的服務方案,為港產城融合發展貢獻了山東港口的智慧與力量。
3月2日與淄博簽約、3月28日與青島簽約、4月1日與威海簽約,6月18日至19日,2天48小時內奔赴泰安、聊城、德州3個市簽約,7月15日與東營簽約……翻看山東港口半年來的行走軌跡,不難看出,即便基礎雄厚,優勢明顯,山東港口仍保持著初生牛犢之勢,奮勇前行,為地方注能的同時,也為自己拓展發展空間。
細看山東港口與各市的戰略合作,記者發現山東港口針對每一個城市的區位特點與產業優勢制訂了個性化的合作方案。例如與青島西海岸新區的合作中,將集團貿易、產城融合、裝備制造、海外發展四個板塊總部落戶西海岸新區,以借助其位置優勢與政策優勢,帶動國際知名企業落戶新區開展業務。在與棗莊的合作中,借助其運河優勢共同打造公鐵海河物流通道等。
據介紹,山東港口正在通過簽約與各市搭建起了港產城一體化融合發展的平臺,全面融入、深耕城市建設,全面對接城市區位及產業戰略優勢,以實現港口與城市的資源優化配置和互補,實現城市與港口的互利互惠、共贏發展。
大力推進港產城融合,折射的是山東港口高質量發展的新思維、新路徑。不再單一停留在傳統主業騰籠換鳥、轉型升級的層面,山東港口的著眼點和發力點更上一層樓,將港口發展的更多資源、功能等砝碼與城市對接、置換、融合,共同做大產業蛋糕,實現港口與城市互相支撐、共同繁榮。日照港“東煤南移”無疑是一個好例子。
記者了解到,“東煤南移”工程是山東港口也是日照市重點港口建設項目。它將污染較重的大宗散貨和煤炭作業,從日照港石臼港區東作業區,搬遷至離城區較遠的南作業區,并對緊鄰燈塔南側的港口工業岸線進行了生態修復整治。通過“東煤南移”,港區自身提升了堆存能力,節約了進出市區的成本,另外新建的燈塔風景區、“海龍灣”景區也為日照市和山東港口港產城融合板塊帶來了百億元級數的新產業空間,培育了新的經濟增長極。
在最近山東港口密集的簽約中,與濟南市的合作也突出體現了二者“合伙”創業的決心與信心。通過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山東港口將主業之一的物流板塊集團總部設在濟南,其看重的是濟南作為全國重要交通樞紐的戰略意義,可以說立足濟南,山東港口便擁有了拓展中西部腹地的戰略前沿和參與環渤海地區合作的重要支撐。同樣,對于濟南而言,山東港口的強勢加盟將港口建到了企業家門口,尤其中國北方生活資料分撥中心落戶濟南,能夠加速吸引物流的高端要素,健全現代物流服務體系,促進人流、資金流、信息流、數據流加快運行,提升省會經濟活力和發展動力。
對擁有3345公里海岸線的山東而言,海洋是山東發展的最大優勢,而港口則是優勢中的優勢。據測算,山東港口2019年拉動GDP增長約2640億元、帶動就業約72.6萬人。
自山東港口一成立,便高度重視產城融合港建設,希望其發揮港口“港通四海、陸聯八方”的輻射作用和資源集聚平臺效能,最大限度放大港口“磁吸”效應,為城市發展注能。為此還特意成立了產城融合發展集團,將港產城融合作為重要內容重點發展。
山東港口產城融合發展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高振強表示,山東港口近期密集與各市簽約的目的就是提前謀劃布局,之后還會陸續向港口貨源腹地、貨運鐵路沿線城市逐步擴展合作版圖。“港口與城市的合作是一個多贏的事情,通過港口與城市的深度融合、互動,城市可以得到發展新能量,港口也能通過城市相關產業的發展為自身業務的壯大尋求保障支撐,港城融合過程中必然還會為諸多相關產業帶去益處。”
據了解,下一步山東港口將深化與全省16市的全面合作,以港產城一體化融合發展為抓手,組建港口、城市聯合體,搭建共贏平臺。高振強表示,山東港口將加快推進各市的物流、智能制造等產業園區建設,將小微企業集中起來聚合發展,通過山東港口自身的金融控股、貿易、物流等板塊公司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貸款、融資、物流等配套服務?!巴ㄟ^類似這樣的合作,當地產業能夠做大做強,山東港口也有了足夠大的存儲貨空間,這樣共贏的局面就是港產城融合發展的最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