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挽救日益蕭條的日本造船業,一直反對韓國政府補貼造船業的日本也計劃在年內向本國船企提供巨額金融援助,這一消息引發了韓國方面的強烈不滿,更有韓國媒體諷刺日本“言行不一”。
日本政府為增強本國造船業的國際競爭力,牽制韓國和中國,將在年內向日本造船企業提供巨額金融援助。
據日本《讀賣新聞》7月27日援引政府相關人士的話報道說,日本政府將創立對本國造船業實施巨額金融支援的新框架(基金、團體),預計將采取日本政策投資銀行(Development Bank of Japan,DBJ)為企業提供貸款擔保或由日本國際合作銀行(the Japan Bank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JBIC) 直接提供貸款的方式,每項援助的規模將達數百億日元。
日本政府支援造船業的目的是擴大在全球造船市場的占有率,對抗韓國和中國。這是因為在全球造船業界,日本的存在感正日益弱化。在新造船接單量方面,按照修正總噸(CGT)統計,日本的市場占有率從2015年的32%下降到2019年的16%,降至世界第三位。排名第一的是韓國(41%),其次是中國(34%)。
《讀賣新聞》分析認為,面對展開“低價攻勢”的韓國和中國造船業,日本免不了一場苦戰。據統計,日本造船企業承接的本國海運企業新船訂單的比率已從1996年至2000年的年均94%下降到2014年至2018年的年均75%,大量本國船東訂單流失海外。2016~2019年,日本造船業的全球市場占有率連續4年低于20%。最近,日本第二大造船企業日本聯合造船公司和三菱重工還作出了出售或關閉旗下主力造船廠的決定。日本政府為了阻止這種趨勢,計劃采取為本國造船業提供金融支援的方式進行反擊。
對此,韓國媒體諷刺說,日本政府的這種做法言行不一、自相矛盾,因為近年來,日本已數次以“韓國為培育造船業提供的公共支援不當”為由,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起訴訟。
2018年11月,日本就韓國政府投入公共資金援助韓國造船業的結構調整政策首次起訴韓國,稱“韓國政府提供了超過1萬億日元的公共資金支持那些難以生存的造船廠,助長了低價接單,損害了市場公平競爭,給日本造船業造成了嚴重損失”。日本方面指責說,韓國的產業銀行、進出口銀行、貿易保險公司為大宇造船等造船企業的生產經營正常化提供資金,為韓國海運公司在本國船廠下單訂造新船、為本國船廠簽訂新船訂單合同提供擔保等行為,都違反了WTO協定。
WTO爭端解決程序需要申訴國和被訴國先見面,再進行雙邊磋商。為此,韓國與日本在2018年12月進行了雙邊磋商,但未能縮小分歧。日本雖然表示“將研究協商結果,決定今后的日程”,但此后并未做出任何回應。
今年1月,日本表示,由于“韓國政府在造船業結構調整的過程中采取的措施違反了世界貿易組織(WTO)補貼協定,并使日本造船業蒙受了損失”,因此請求WTO按照解決糾紛的程序組織進行雙邊協商。對此,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表示,日本的第二次起訴是2018年第一次起訴的延伸。其中包括第一次申訴中提出的事項,以及隨后進行的與韓國造船業結構調整有關事項的內.
韓國造船業界人士分析認為,在韓國進行造船業結構調整時,日本屢屢向WTO提起訴訟,原因無外乎兩種:一種是日本造船業在韓國政府的造船業援助政策下遭受的損失確實非常嚴重,另一種是有通過訴訟牽制韓國造船業的意圖。但是第一種理由并不充分,這是因為日本造船企業和大宇造船建造的主力船型并不重疊。日本造船企業主要建造散貨船和中型集裝箱船。大宇造船則以建造大型集裝箱船、油船、LNG船為主。也就是說,大宇造船目前的經營業績不會因此發生改變。
實際上,日本造船企業正伺機進入被韓國造船業奪走主導權的LNG船市場。韓國產業研究院研究員洪成仁表示:“日本福島核電站泄漏事故發生以后,日本的LNG物流量和LNG船訂單量增加,日本內部出現了‘不要把本國產品交給韓國制造,而要由我們來制造’的論調。而且,日本第一大造船企業今治造船和第四大造船企業三菱重工聯手,甚至建造了新型的LNG運輸船。”日本還擔心,現代重工集團和大宇造船的合并將導致本國造船企業在規模經濟的競爭中被擠出,市場份額進一步縮小。韓國業界人士指出,日本的起訴是為了給韓國造船業“下絆兒”,是為了牽制韓國造船業,背后是日本造船業想重新找回LNG船建造市場的盤算。
面對韓國的譏諷和挖苦,日本政府高層相關人士解釋說:“再這樣下去,日本的造船業可能會消失。在不違反WTO協定的范圍內,政府只能采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