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山港匯集了近80條國際班輪航線, 集裝箱年吞吐量從2005年的324萬標箱激增至2019年的1980萬標箱。周曉東 攝
中新網上海9月3日電 (陳靜 周曉東 葉真于)今年,雖經歷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但上海洋山港率先復蘇:3月,生產運營已恢復正常,至7月底,洋山港單日吞吐量達到71398標箱。其中,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以1.6萬標箱刷新了碼頭晝夜作業記錄,提振了經濟信心。
搭建信息高速公路;推進碼頭視頻監控數字化改造,為口岸管控安裝“千里眼”,采取高效便捷辦事方式,洋山邊檢部門為口岸安全運營提供了強力保障,提升口岸綜合競爭力,助力優化營商環境。
洋山邊檢站在嚴格落實防疫措施的前提下兼顧口岸管控和通關服務。 周曉東 攝
記者3日走訪了作為洋山口岸建設的參與者和管理者——洋山邊檢站。今后,洋山口岸將切實打通“窗口”“卡口”“梯口”信息斷點,推進推船舶梯口智能抵進監控系統、卡口管理系統和人員精準管控系統等建設。
洋山邊檢站站長龔耀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透露,該站啟動新一輪綜合勤務模式改革,建成了智能指控一體化平臺,升級人臉比對和測溫功能模塊。邊檢部門實現了對一線警力、執勤車輛和靠港外輪等信息的綜合實時掌控,擴展了邊檢卡口管理系統部署范圍。
據了解,2019年8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正式揭牌。作為全國唯一的特殊綜合保稅區,洋山港實施具有較強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開放政策和制度。隨著長三角一體化戰略的推進,如今,洋山港匯集了近80條國際班輪航線,覆蓋6大洲、4大洋,集裝箱年吞吐量從2005年的324萬標箱激增至2019年的1980萬標箱。每天數萬個集裝箱從這里運往全世界。統計數據顯示,洋山邊檢站年查驗入出境(港)船舶數量從開港的2000余艘次增長至9100余艘次,船型從第四代、第五代的5000-8000標箱級集裝箱船升級到最新一代24000標箱級超級集裝箱巨輪。
洋山邊檢站架設遠程實時視頻圖傳系統,通過部署多個移動監控點實現錨地視頻電子巡檢,進一步延伸管控“觸角”。 周曉東 攝
據龔耀介紹,在新模式下,通過智能指控一體化平臺,洋山邊檢站勤務指揮中心實現了扁平化、可視化指揮,可靈活調配一線警力。作為海港邊檢,大量數據需要通過網絡傳送處理。洋山邊檢站協調碼頭企業拓寬東海大橋專用光纖通路,架起了“信息高速公路”,提升了信息傳輸速率。
據了解, 在視頻監控數字化改造中,邊檢部門先后完成了碼頭現場等多處聯動監控中心的建設,接入了轄區各碼頭及執勤點共90路數字高清監控視頻,大大增強了靈活性。
東海綠華山錨地是上海港唯一具備過駁減載、待泊補給、半潛作業和避風搶險條件的綜合錨地,被稱為“國際錨地”。每天有大量國際航行船舶在此作業,如何堵塞管控漏洞、加強搭靠船舶及人員管理,成為緊迫課題。龔耀表示,技術革新為口岸管控裝上了“千里眼”。
據介紹,洋山邊檢站在錨地減載平臺、交通艇及物資供應運輸船舶上架設遠程實時視頻圖傳系統,通過部署多個移動監控點實現錨地視頻電子巡檢,進一步延伸管控“觸角”。如今,民警在屏幕前只需輕點鼠標就能看到35海里外東海錨地的實時畫面。
龔耀告訴記者,目前洋山邊檢站正推進船舶梯口智能抵進監控系統等建設,運用大數據和結構化分析手段,實時、精準掌握進出港區和登離輪的人員信息、位置,切實打通信息斷點,強化對登離輪人員全程監管。這樣,民警可以把更多精力轉向后臺核查、數據排查等工作。
邊檢部門打造“八個辦”:“馬上辦、網上辦、預約辦、靠前辦、接力辦、協同辦、限時辦、一次辦”,這些舉措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提升口岸綜合競爭力。2020年以來,“馬上辦”為靠泊洋山港的國際航行船舶累計節約了1000多小時的作業時間 ;“一次辦”累計為海工企業節約拖輪費用近百萬元人民幣(下同);“網上辦”使6500余名辦證人員免去了窗口奔波,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網絡申辦登輪證、搭靠外輪許可證等比例達到了95%以上……
今年3月9日,疫情期間,洋山港還成功破解中國船員換班難題,率先開啟船員調換封閉式轉運通道, 至今已幫助3200余名中國船員登離輪換班,助力航運業復工復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