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在上海港外高橋二期碼頭,1800噸來自舟山岙山保稅庫的跨關區直供高硫燃料油,正緩緩地從中石化浙江舟山石油有限公司旗下“渤海供7”號輪上,加注到外輪“OOCL LONDON”的船艙中。
通常,上海港靠泊的船只大多只停靠一個潮水的時間(約12個小時),這樣一來靠港船舶時常要面對“加油難”、“油料供應量不足”等困擾,如何高效進行燃油補給就成了擺在上海船供企業面前的一大難題。
上海海關所屬虹口海關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向企業推廣了海關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點舉措——跨關區直供業務。該業務有效連接了上海港數量巨大的集裝箱船舶受油需求和舟山港儲備豐富、種類齊全的保稅油存儲資源。
供油企業只需要向啟運地海關申報一次油料出庫,裝油船即可直接到受油地為船舶供油,避免了轉庫等二次物流以及由此產生的費用、分銷庫倉儲費用等,顯著降低運營成本,同時也減少油料二次入庫而造成的損失。通過“送油上門”服務,打造出“黃浦江上流動的加油站”。
得益于長三角海關之間“保稅油跨關區直供”業務的常態化開展,類似這樣靠泊上海港的外輪加注來自舟山油料的情況已成為常態。
船舶停靠在上海港加油。圖片來源:上海海關8月30日就有2艘外輪“SITC YANTAI”“JUDITH SCHULTE”分別在外高橋四期碼頭和洋山港一期碼頭接受供油。今年截至8月底,中石化浙江舟山石油有限公司已累計為215艘次靠泊上海港的外輪供油。
“近幾年,受到原油走勢、經濟指數、地緣政治、以及新冠疫情這樣的突發公共事件等眾多因素影響,國際船舶運輸企業面臨了生存的壓力,巨額虧損和破產時有發生。為緩解企業壓力,同時幫助更多航運船東共渡難關,我們公司不斷尋求有效縮減運營成本的方法。”中石化浙江舟山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負責人介紹。
該負責人表示:“在上海海關和杭州海關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公司順利開展了‘保稅油跨關區直供’業務,也就是從舟山的岙山保稅油庫直接向停靠在上海港的國際航行船舶加注保稅燃油,這一模式有效利用了兩地區位優勢,規避了上海港碼頭緊張等因素造成的不利影響,節省了油品二次入庫及發貨等物流環節,該業務從2015年開展至今,已經累計為我們節約費用4000余萬元。”
市場鏈打通了,供應鏈也要同步更上。
為搶占低硫保稅燃油全球市場高地,中石化舟山石油有限公司位于上海高橋的液體保稅倉庫和出口監管倉庫急需擴大庫容規模,并為此向海關提出國際航行船舶保稅低硫油燃供所涉“出口監管倉”和“保稅倉”功能整合的申請。上海海關稽查處、虹口海關積極回應企業意愿,短時間內對企業資質、存儲條件等進行勘驗,同意企業擴庫申請,批復同意“兩倉整合”,并幫助企業針對新倉庫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監管方案,為企業后續經營提供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