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指標顯示,新冠疫情對全球海運貿易的影響最近幾個月緩和了一點,但總的來說今年無疑是海運業非常困難的時期。然而,盡管許多地區的進口需求大幅下降,但航運最大市場—中國的需求仍然強勁,進口量最近達到創紀錄高位。
奇妙的反彈
鑒于中國是最大但海運需求中心(2019年占全球海運進口量的22%,出口量的5%),今年疫情對中國第一季度經濟的影響比較大(第一季度GDP去年同比下降6.8%)。雖然中國第一季度進口量有所回落(同比上季下降7%至647mt),但受煤炭,小型散貨和原油量的推動,進口量竟同比去年增長了4%。
第二季度在經濟刺激措施(包括基礎設施投資)的作用下,復工取得了良好進展。在此進展下,在其他許多地區因新冠疫情正面臨巨大的進口壓力之際,中國進口量激增。雖然中國第二季度GDP的增長低于疫情前的趨勢(第二季度GDP僅同比去年增加3.2%),但海運進口量同比上季躍升11%,同比去年增加了14%,達到創紀錄的722mt。6月是特別強勁的一個月,進口量263mt,同比去年增長32%。
貨物進口量
這些數據反映出,在一系列因素的推動下,石油和干散貨進口強勁。鐵礦石第二季度進口量同比上季增加了8%,同比去年增加量19%至278mt,受益于鋼鐵產量加速,從澳大利亞和巴西的供應改善以及從其他地區進口貨物量增大(6月鐵礦石進口量打破110mt記錄)。
因巴西的創紀錄收成,谷物第二季度進口量同比去年增加量35%至34mt,。石油進口也達到新高,在今年早些時候油價暴跌后進口量強勁,第二季度進口128mt,同比去年增長15%,7月份的進口量也很強勁。
因此,中國海運進口總額今年迄今的增速(1-7月同比增長10%)實際上比2019年的增速(5%)要快。然而,LP的壓力是顯而易見的,進口同比下降了7%,部分原因是國內產出增加。
集裝箱運價攀升
在疫情影響最嚴重的時候,承運人減少大量運力,從而支撐了運價。隨著許多國家開始開放,大部分航次已經恢復,并增加了額外的航次。信德海事此前報道了《特朗普一頓神操作,美國從中國的商品進口正迅速增長》提到疫情期間,中國商品出口海關的申請量增加了208%,在美國海關的申請量增加了64%。
上海集裝箱貨運指數(SCFI)的綜合指數躍升至2012年9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在8月28日達到1,263.26,與4月24日(SCFI在今年的最低點)相比增長了54.4%。事實上,據Alphaliner估計,9月份亞洲與北美之間的周運力可能會有史以來首次超過50萬標箱。
航運業的亮點
展望未來,新冠疫情的風險仍然存在,包括來自外部市場持續的壓力。然而,盡管在今年早些時候受到了疫情的干擾,但中國堅定的經濟“重啟”在當前提供了可喜的積極動力,近期屢屢打破航運業的記錄,中國是海運貿易的一個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