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一聲嘹亮的汽笛聲,由招商局集團旗下中國外運主導運營的首列“灣區號”深圳中歐班列,日前緩緩駛進德國杜伊斯堡港,標志著16天13438公里的洲際運輸順利結束。
深圳首發 萬眾矚目
8月18日,由中國外運主導運營的首列“灣區號”中歐班列從深圳平湖南站駛出,承運著粵港澳大灣區企業生產的各類電子產品、防疫用品和生活用品,準備銷往歐洲各國。“灣區號”中歐班列的開行成為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獻禮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
深圳市政府牽頭搭臺,中國外運聯手深圳國際控股公司成立平臺公司主導運營,廣鐵集團、中鐵集團廣州公司等共同參與——央地政企的上下聯動、共同發力讓“灣區號”中歐班列項目順利推進,同時也引起了熱烈的關注。
洲際運輸 并不簡單
從深圳平湖南站開出后,“灣區號”中歐班列先是途經中國27個城市5個鐵路局,更換了5次車頭,于8月23日到達中國邊境鐵路口岸——阿拉山口口岸。
在阿拉山口口岸,中國外運與各方的海關及鐵路部門提前對接,配合完成各項審核工作,僅用半天時間,從列車上卸下的集裝箱就已完成進口申報及鐵路入境手續,被裝上寬軌段列車出發進入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
當列車穿越寬軌段到達白俄羅斯與波蘭邊境時,集裝箱又被從寬軌段列車上卸下,再裝上歐洲段列車繼續出發前往德國杜伊斯堡。
因此,“灣區號”中歐班列由深圳發往杜伊斯堡的途中,經過了兩次換裝作業,使用了三種不同技術標準的鐵路車板,才完成了跨越洲際的上萬里運行。
順利抵達 意義非凡
立足于“一帶一路”所提倡的同舟共濟、權責共擔的命運共同體意識,“灣區號”中歐班列順利抵達杜伊斯堡標志著粵港澳大灣區開辟出一條新的國際貿易大通道,打通了大灣區與歐洲之間輸送緊缺物資和生活用品的阻礙,保障了大灣區制造業產業集群供應鏈物資運輸的安全。
作為“灣區號”的主導運營方,中國外運積極踐行“以物流成功推動產業進步”的企業使命,及時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確保“灣區號”中歐班列首發成功,全力打造出這條聯通粵港澳大灣區-中亞-東歐-西歐的國際陸上物流新通道。
目前,“灣區號”深圳中歐班列每周開行一列,計劃從10月1日起每周開行三列。
來源:中國外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