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港集團外輪理貨公司在南沙三期碼頭8臺岸橋及新上線3臺輕橋上進行的智能理貨技術操作應用初步顯現成效,各項指標自動識別率均達到了98%以上。本次統計共作業2672個自然箱,箱號自動識別正確率為98.58%;共作業1909臺拖車,車號識別正確率為98.74%。上述指標均達到了項目預期提出的“先進性、穩定性、可復制性”要求。
此次智能理貨技術是外輪理貨公司項目組在繼承原創貝位自動識別技術的基礎上,自主研發了裝船積載位自動計算技術并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創新采用了集裝箱疑似殘損自動推送技術,實現了“地空一體化”AI+OCR識別和自動識別箱損的兩項創新功能,突破行業難題,屬全國行業首創。智能理貨顛覆了傳統理貨一人對一作業橋吊的模式,實現一個理貨員后臺操作N路作業線,有效改善工作環境,降低勞動強度和用工成本,同時有效提升碼頭作業效率。
按照廣州港集團黨委“領航先鋒工程”項目實施精神,外輪理貨公司將智能理貨技術在南沙三期碼頭全覆蓋應用列為書記項目。項目開展以來,公司每周召開例會協調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遇到的相關問題。公司分管領導每周到理貨現場召開現場分析會,與合作研發公司技術人員、公司技術研發及理貨部操作應用等相關人員探討解決實際應用難題。
公司紅標創新團隊作為研發核心,充分發揮了黨員突擊隊的先鋒模范作用,不分晝夜加班加點與合作方技術人員討論、落實方案,優化系統。南沙三期理貨部巾幗文明崗三個班次,19名智能理貨操作員,24小時輪班,全天候對系統進行測試,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精益求精的態度,不放過發現的任何問題,對測試數據嚴格把關,共向公司技術人員和合作方反饋了100多條問題和建議,使智能理貨技術應用更加完善,為項目全覆蓋推廣應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