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2020年珠江水運發展高層協調會議(簡稱高層協調會議)在海南三亞召開。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常務副省長林克慶,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陳武、副主席劉宏武,貴州省省長諶貽琴、副省長胡忠雄,云南省常務副省長宗國英,交通運輸部總工程師姜明寶出席會議。財政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等國家部委代表參加會議。會議由廣東省省長馬興瑞主持。
“2019年,珠江水系內河貨運量突破10億噸,僅次于長江,位居世界第二,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6.2億噸,較2015年分別增長27.4%、44.3%。珠江水運已步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高層協調會議辦公室主任、交通運輸部珠江航務管理局局長王建華向會議作了《珠江水運發展高層協調會議辦公室工作報告》,匯報2015年高層協調機制建立以來,在服務國家戰略,建設珠江黃金水道,推進珠江水運綠色發展,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推動珠江水運步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會議聽審議了《“十四五”珠江水運發展重大舉措(送審稿)》,并圍繞“共享高層協調機制五年成果,合力建設交通強國珠江篇”等主題進行了研討。
廣東省省長 馬興瑞表示,珠江水運發展取得的成就令人歡欣鼓舞。建議進一步加大水運基礎設施的投入,加快跨水系運河的研究和建設,堅持綠色發展,加快推廣船舶使用清潔能源。
長洲水利樞紐億噸級船閘
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陳武建議,國家有關部委加大協調支持力度,著力構建“上游通、中游暢、下游優”“江海聯通”的黃金水道;在加大對設施項目建設支持力度的同時,對西江航運設施的日常運營、管理給予一定支持。
貴州省省長 諶貽琴表示,珠江水運發展高層協調機制自2015年建立以來,研究解決了珠江水運發展中的諸多重大問題,對加快建設暢通、高效、平安、綠色的珠江水運體系發揮了重要作用。
云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宗國英建議,參會各方把優化“互聯互通”的多式聯運體系納為“十四五”規劃編制重點內容,攜手推進“空鐵公水”和江海聯運等多式聯運發展,增強珠江水運對各省(區)發展的戰略支撐力。
交通運輸部總工程師 姜明寶表示,珠江水運貨運量超過10億噸,為沿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支撐和保障。下一步,要強化珠江水運通道作用,服務新發展格局,盡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服務三大攻堅戰,實施財政事權改革,服務珠江水運治理能力現代化,發揮水運綠色發展優勢,服務美麗珠江建設。
“十三五”期間,珠江新增三級以上高等級航道1045公里,3000噸級船舶可從珠江三角洲直達廣西貴港。港口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不斷提升,年綜合通過能力新增了1.04億噸,年均增長3.8%;船舶運力結構持續優化,貨船平均噸位達到1530噸,增加了25.3%,船舶大型化趨勢明顯。
推動珠江水運重難點問題取得突破進展
在高層協調機制的推動下,2020年6月,珠江上游右江百色水利樞紐項通航設施項目法人成功組建,這意味著右江斷航近20年后,云南人民通江達海的夢想即將照進現實。這對于打通西南水運出海南線通道,完善西南地區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促進腹地經濟社會發展,意義重大。目前,交通運輸部珠江航務管理局正在充分運用珠江水運發展高層協調機制的平臺作用,努力推動工程力爭2021年“七一”前開工建設。
同時,在高層協調機制的促進下,紅水河龍灘水電站過船設施建設也提上了日程,完成了可研報告編制等前期工作,貴州通過珠江抵達南海的通道有望打通。
百色水利樞紐
“2015年高層協調機制建立以來,先后出臺了《珠江水運科學發展行動計劃(2016-2020年)》、《推進珠江水運綠色發展行動方案(2018-2020年)》、《珠江水運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實施意見》等多個頂層設計文件。”交通運輸部珠江航務管理局局長王建華介紹,近年來,在《交通運輸脫貧攻堅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推動下,珠江上游水運基礎設施加快改善,帶動了沿江礦產資源等的開發利用。目前,珠江水路運輸貨運量占流域綜合運輸總貨運量的11%以上,珠江中上游水運建設和運輸生產的產值與拉動經濟總量的比值為1:114,億元水運投入和航運產值帶動直接就業貢獻為1.28萬人,珠江水運對沿江上游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和沿江人民的脫貧致富發揮了重要作用。
“十四五”將繼續推進重大工程建設
此次會議還提出了“十四五”珠江水運發展四個重大舉措,努力在打通大動脈、暢通大循環,建立新機制、保障大循環方面下功夫,力爭到2025年基本建成暢通、安全、綠色、高效的珠江黃金水道。
珠江航道
推進重大工程建設:推進西江航運干線航道擴能提升工程建設,實現南寧以下3000噸級船舶直達粵港澳大灣區。推進紅水河、右江和柳黔江“三線”高等級航道全線貫通。爭取盡快開工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平陸)運河工程,實現西江航運干線與北部灣間的江海聯通。
推動重大改革創新:全面推動交通運輸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構建權責清晰、科學規范、運行高效、服務優質的西江航運干線航道管理新格局。推動航運和港口企業資源整合,支持航運企業向規模化、集約化、高端化發展。
完善安全應急重大措施:加快安全應急設施和裝備建設。配套建造應急指揮船、應急救助船、船舶減載抓斗船和航道巡查無人船(無人機)等裝備,推動北斗系統在珠江水運行業的應用,加強安全應急隊伍,完善安全管理機制建設,提升安全應急保障能力。
健全水運發展重大政策:研究港澳籍船舶通行二類口岸政策,構建珠江水運對外開放新格局;研究制定水上旅游發展政策,推動珠江流域旅游融合發展;研究制定綠色船舶發展政策,加大新能源清潔能源應用推廣力度,重點做好LNG動力船舶、純電力動力船舶和氫燃料動力船舶的開發與推廣,打造綠色珠江;研究推進珠江水系內河船舶標準化,進一步提高通航效率和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