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下午4時30分,由湖北交投投資建設、在鄂央企中交二航局負責施工的十堰至淅川高速公路(湖北段)丹江口水庫特大橋北岸承臺順利完成澆筑,標志著該橋已全面進入主塔施工階段。
丹江口水庫特大橋橋址距下游丹江口大壩約24千米,是雙塔雙索面部分地錨式混合梁斜拉橋,結構新穎,大橋總長1076米,主跨760米,一跨跨越南水北調中線源頭、國家一級水源保護地——丹江口水庫,建成后將是世界上跨徑最大的地錨式混合梁斜拉橋,是十淅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
據中交二航局十淅高速項目總工程師于得安介紹,丹江口水庫特大橋在設計階段就考慮到了對南水北調核心水源地的影響,并且項目部深度參與了設計環節,經過兩次橋型方案比選后,最終選擇了一跨過江,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水上施工污染,同時也可降低水上施工安全風險。
據中交二航局十淅高速項目負責人姜永生介紹,丹江口水庫特大橋主墩承臺為“八邊形”,長48米、寬26米、高6.5米,設26根直徑2.8米的鉆孔灌注樁,承臺面積相當于2.7個籃球場。在施工過程中,為保證承臺大體積混凝土澆筑質量,項目部精心組織,提前謀劃,安排了二十余名技術人員輪班,24小時不間斷地對承臺進行一次性澆筑,有效保持了混凝土的穩定性和內部溫差;為了滿足大橋承臺內實外美的標準,項目部一方面安排技術人員對鋼筋網進行全面“體檢”,采用兩臺高壓天泵對稱澆筑的形式來保證鋼筋網的均勻受力,一方面通過優化混凝土配合比、預埋冷卻水管等有效“溫控”措施,確保承臺不因內外溫差過大而產生裂縫。
據了解,十堰至淅川高速公路(湖北段)北起丹江口市石鼓鎮,與西峽至淅川高速對接,南至丹江口市丁家營鎮,與福銀高速銜接,總長約43千米,采用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行車時速100千米,是湖北省交通運輸“十三五”規劃重點項目之一,建成后,將對加強鄂豫兩省省際高速通道連通、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完善國家和區域高速公路網布局、助力“中部崛起”戰略實施等具有重要意義。
中交二航局承建的十淅高速SX-3合同段,起于丹江口市涼水河鎮,向南跨過丹江口水庫后,進入龍山鎮,全長約16公里,主要包含特大橋1座、大橋12座、中小橋3座、匝道橋4座、隧道1座、互通2處、服務區1處、天橋5座、通道14座、涵洞18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