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上午,中共重慶市委舉行新聞發布會解讀了《中共重慶市委關于制定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將在“十四五”時期續寫新的篇章。發布會現場,重慶市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董建國就關注度高的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答記者問,從“硬件”夯實、“軟件”提升和融合發展三方面進行了解答。
下一步,重慶將如何具體統籌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建設?
“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再擴朋友圈,沙坪壩全力構建重慶內陸開放大格局(網絡圖片)
硬件
加速通道基礎設施建設
針對當前部分鐵路的運能飽和、部分公路還存在“斷頭路”的情況,重慶將采取措施夯實通道的“硬件”基礎。
在提升鐵路干線運輸能力上,將實施一批干線鐵路擴能改造項目,建成渝懷鐵路二線,適時啟動涪柳鐵路、渝黔鐵路擴能改造工程,打造重慶至北部灣出??诖竽芰﹁F路運輸通道。
在優化公路運輸網絡上,加快推進渝黔、渝湘等高速公路復線建設和擴能改造,全面打通主要公路瓶頸路段,有效擴大通道輻射范圍。
在完善樞紐基礎設施上,加快沙坪壩團結村鐵路集裝箱中心站等場站擴能改造。推進萬州新田港、涪陵龍頭港等樞紐型港口進港鐵路建設,打通鐵水聯運“最后一公里”。完善物流樞紐設施,加快構建陸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體系。
3月6日,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重慶涪陵-廣西欽州)首發(圖 新華社)
軟件
提升通道物流服務效能
立足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和通關便利化、加強多式聯運銜接等關鍵環節,筑牢通道的“軟件”支撐。
一是提升物流運輸組織能力。加快建設重慶物流公共信息平臺,促進跨區域物流信息互聯互通。完善鐵海聯運、國際鐵路聯運、跨境公路班車等運輸組織方式,提高服務質量和運營效能。
二是加強與中歐班列“渝新歐”、長江航運的銜接。有效發揮西部陸海新通道銜接東南亞地區和中亞及歐洲地區的路橋紐帶作用,依托樞紐港口實現鐵路班列和長江航運的中轉聯運,推廣“滬渝直達快線”運營模式,減少貨物中轉時間。依托江北國際機場,提升陸空轉運水平。
三是推動通關便利化。提升重慶口岸“7×24”小時通關服務保障水平,加快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加強與東盟國家的海關合作,鞏固中國-東盟海關檢驗檢疫合作機制。
全力參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 渝桂攜手推進西部地區聯動發展(圖 重慶日報)
融合
促進通道和區域經濟融合發展
重慶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的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牽頭建立了“13+1”的省際協商合作機制。
所謂的“13+1”省際協商合作機制,包括西部的12省區市、海南省,再加上廣東的湛江市。11月17日,西部陸海新通道省際協商合作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在重慶召開。
董建國提到,前段時間,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正式簽署,也是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一大利好。接下來,重慶將會深化和東盟的經貿合作,切實將通道的物流優勢有效轉化為貿易優勢、產業優勢,以通道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產業,打造高品質陸海聯動的經濟走廊。
一是促進貿易提質增量。推動川渝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開放示范區建設,構建便捷高效的貿易直通平臺。完善進口商品分銷體系,推動歐洲與東盟國家的優勢產品在渝集散、分撥、中轉、銷售、結算。
二是強化通道產業合作。推進與通道沿線省區市共建一批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產業轉移合作園區。發揮重慶與東盟國家產業互補優勢,開展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高標準實施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
三是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加快清除阻礙資源要素自由流動的市場壁壘,推動勞動力、資本、技術等要素跨區域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為海內外廣大企業家來渝投資興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重慶夜景(圖 探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