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行的長江經濟帶、長三角港口發展論壇上,來自港口、航運、物流、貨主企業等方面的300多位嘉賓,圍繞“展望‘十四五’、共促一體化”展開精彩論道。
江蘇太倉舉辦這一頗具分量的論壇,底氣十足。
這里是長江經濟帶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兩大國家戰略的交匯點。2020年10月底,2020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公布,蘇州(太倉)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成為江蘇省唯一入選項目。
作為東道主,太倉市政府、太倉港口管委會在論壇上描繪出物流樞紐的美好藍圖:聚焦港口、港區、港城融合發展,構建“通道+樞紐+網絡”的現代物流運作體系,加速一體化、服務雙循環,為國家戰略實施和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打造地域吸引力
共建江海聯運中轉樞紐港
“到‘十四五’末,力爭年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000萬標箱、貨物吞吐量達到3億噸;2035年,年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500萬標箱、貨物吞吐量達到3.5億噸。”當天的論壇上,太倉港亮出了“十四五”發展目標和中遠期愿景。
更引人注目的是通往目標的實現路徑。太倉港將深度融入和服務長三角一體化,打造江海聯運中轉樞紐港、近洋集裝箱運輸干線港和遠洋喂給港,以量保質、以質創優,堅決做好江海聯運中轉樞紐港,和長江、長三角港口一起,共同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港口群。
“國家戰略就是我們最大的機遇,一體化就是我們最大的東風。”太倉港口管委會主任邵建林說,將借好一體化這一東風,努力實現互利共贏。
圍繞資本層面的合作,太倉港將與上海港深化合作,推動太倉港集裝箱業務一體化進一步走深、走實;與浙江海港合作,引入更多資本和要素,做大大宗散貨業務。口岸環境一體化方面,在優化提升“滬太通關一體化”基礎上,太倉港將探索開展長三角海事聯合執法試點,力爭實現長江口引航一體化。學習借鑒上海港自貿試驗區和浙江自貿試驗區的政策、經驗和做法,實現口岸監管“同港化”。
面對太倉港的豪情壯志,上海港、寧波舟山港紛紛遞出了合作的橄欖枝。上港集團總裁嚴俊在演講中表示,將與太倉港深化資本合作,推動資本與資源有效結合。同時,與太倉港共建滬蘇集疏運新通道,協同推進江海聯運、水鐵聯運發展,并推動兩港實現在同一信息平臺上開展業務交流。
談及一體化合作,浙江省海港集團、寧波舟山港集團總經理陶成波提出,合作范圍可以拓展到資本合作、港口業務、航運服務、技術創新等多方面;以江海聯運、海鐵聯運為抓手,加強股權合作、業務聯動、信息共享。
加速完善港口功能
提升物流樞紐承載力
打造服務長江經濟帶的集裝箱江海聯運樞紐、輻射“一帶一路”的公鐵水聯運樞紐、聯動長三角的航運物流運營中心,形成“蘇州(太倉)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通道+網絡”的樞紐運行體系……
翻開《蘇州(太倉)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方案》(以下簡稱《建設方案》),一項項規劃目標勾勒出新時代“天下第一碼頭”的宏偉藍圖,同時,也考驗太倉港的承載力。現實是,太倉港現有的承載力,還不足以支撐這幅藍圖落地。2017年,太倉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451萬標箱,已超過設計通航能力,超負荷運行。近兩年,吞吐量更是突破500萬標箱。
因此,追江趕海的第一步,就是以自身承載力提升和功能完善,激發港口發展的新動能。
2020年,太倉港四期集裝箱碼頭工程完工。項目建設4個5萬噸級集裝箱泊位及相關配套設施,設計年吞吐能力200萬標箱,預計2021年5月投入運行,將成為江蘇省和沿江首個實現堆場全自動化的集裝箱碼頭。
從太倉港口向西不遠,2019年底開工的太倉港疏港鐵路專用線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按照計劃,2021年就將建成通車。這條由滬蘇通鐵路太倉港站引出的鐵路支線,往東延伸至港口集裝箱作業區,為構建海鐵聯運格局、完善太倉港“公鐵水”集疏運體系注入“強心針”,建成后將進一步提高運輸效率,優化運輸結構,降低運輸成本。
與此同時,瞄準智能化、全流程,太倉港將打造一批具有行業地位的物流平臺、航運資源交易平臺和展示交易平臺,建成與世界一流港口匹配的口岸監管平臺,提供集中采購、公共倉儲、區域分銷、分撥配送、展示交易、金融服務于一體的商貿供應鏈服務……
立足物流通道
形成樞紐經濟生態圈
走進位于太倉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斯凱奇中國物流中心,3幢單層倉儲中心、1幢3層分揀中心和1幢辦公樓蔚為壯觀。“項目總投資3.6億美元,年發貨量超6000萬件產品。”斯凱奇中國太倉項目總監張仰超介紹。目前,該項目的建筑、消防等驗收已經完成,計劃2021年初投入運行。未來,斯凱奇還將在太倉港區建造中國亞太區總部,更好地服務中國及東南亞等地的客戶。
“作為太倉港的直接經濟腹地,太倉港區正加快完善千億級物貿基地產業鏈。”太倉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胡雪峰說
2020年,圍繞物貿產業集聚,太倉港區迅速推進一批龍頭項目落地,推動“物流通道”加速升級為帶動地區發展的“增值樞紐”。
按照《建設方案》,未來,太倉港區將探索“港航+貿易+產業+科技”的樞紐經濟發展路徑、形成“產業+平臺+主體”樞紐經濟生態圈,著力推動物資中轉向價值創造轉型發展,從而實現臨港產業的提檔升級,加速打造長三角具有行業影響力的現代物貿園區。
通過港口與港區的聯動發展,太倉將大力發展高端裝備、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冷鏈物流、跨境電商等產業,著力培育臨港先進制造、國際分撥分銷等特色產業集群,形成具有較強輻射帶動力的樞紐經濟增長極。
至2025年,蘇州(太倉)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服務能級實現突破式提升,滾裝汽車吞吐量實現20萬輛、鐵路貨運量300萬噸。樞紐對產業的帶動效應顯著提升,保稅區監管貨值20億美元,帶動臨港產業產值1600億元、物貿主營收入2000億元。